• gēng
  • lìng
  • míng
  • h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ēng lìng míng hào

成语解释: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繁体字形:更令明號

英文翻译:Change order

更令明号的意思

更:[gēng]1.改变;改换:更改。更换。2.经历:少(shào)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3.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三更半夜。[gèng]1.副词。2.更加;越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3.再:更上一层楼。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兴奋。3.美好:令名。4.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兄(称对方的哥哥)。5.时节:冬令。6.古代官名:县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临猗一带。3.复姓。[lǐng]量词。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号:[hào]1.名称:国号。年号。2.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后来也指名以外另起的字: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孔明是诸葛亮的号。3.商店:商号。银号。分号。宝号。4.标志;信号:记号。问号。加减号。暗号儿。击掌为号。5.排定的次第:挂号。编号。6.表示等级:大号。中号。小号。五号字。7.种;类:这号人甭理他。这号生意不能做。8.(号儿)指某种人员:病号。伤号。彩号。9.表示次序(多放在数字后)。a)一般的:第三号简报。门牌二号。b)特指一个月里的日子:五月一号是国际劳动节。10.姓。11.号令:发号施令。12.号筒。13.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14.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起床号。集合号。冲锋号。[háo]1.拖长声音大声叫唤:呼号。号叫。北风怒号。2.大声哭:哀号。

成语评论

什么是“更令明号”?这个词乍一听有些陌生,但它其实可以拆解为两层含义:“更令”指更新或调整指令,“明号”则强调明确传达信号。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清晰的表达让信息更高效地传递。比如家长对孩子说:“今天写完作业后,你可以看半小时动画片”,而不是笼统地催促“赶紧学习”——前者用具体条件代替模糊要求,就是“更令明号”的体现。

为什么生活中需要这种表达方式?许多人抱怨沟通效率低,问题往往出在信息不对等上。比如团队会议上,领导说“尽快完成方案”,但“尽快”是多久?成员的理解可能从“当天”到“下周”各不相同。如果换成“周四下班前提交初稿,周五同步修改意见”,目标立刻变得可执行。这种将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语言调整,正是“更令明号”的核心价值。

在社区公告栏看到这样的通知:“请勿乱扔垃圾”和“分类垃圾投放点位于东门岗亭旁,每天7:00-19:00开放”,哪种更容易被遵守?显然后者不仅明确禁令,还给出了解决方案。个人认为,好的规则不该让人猜谜,而要为行动画出清晰的路径。就像导航软件不会只说“往南走”,而是会提示“前方300米右转”。

如何避免成为模糊表达的受害者?当接收到不明确的信息时,不妨主动追问细节。比如同事说“晚点把资料发你”,可以回应:“具体需要哪些资料?希望今天几点前收到?”这种互动本身就是在推动双方实现“更令明号”。工作中常见的返工问题,多数源于初期需求沟通时的含糊其辞。

观察发现,越是紧急的情况,人们越容易简化表达。但恰恰这时候更需要精准的语言。就像火警广播如果说“请快速撤离”,效果可能不如“请沿绿色应急灯方向,从2号楼梯步行至一楼广场集合”。前者制造焦虑,后者提供安全感——信息的明确性直接影响人们的反应效率。

语言就像工具包里的尺子,刻度越精细,测量就越准确。当我们在工作汇报中说“本季度业绩显著提升”,不如改成“较上季度环比增长18%”;安慰朋友时,“别难过了”远不如“我带了你想吃的蛋糕,要不要聊聊发生了什么”来得有温度。或许,所谓高情商沟通,本质就是持续练习“更令明号”的艺术。

"更令明号"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