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xiù yú lín,fēng bì cuī zhī
成语解释:秀:出众;摧:毁坏。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
成语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木秀于林林風必摧之
英文翻译:The wood is beautiful in the forest, and the wind will destroy it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秀:1.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六月六,看谷(粟)秀。2.姓。3.清秀:秀丽。眉清目秀。山清水秀。秀外慧中。4.聪明;灵巧:内秀。心秀。5.特别优异:优秀。6.特别优异的人才:新秀。后起之秀。7.表演;演出:作秀。时装秀。泳装秀。[英show]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林:1.成片的树木或竹子:森林。竹林。2.林业:农、林、牧、副、渔。3.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民族之林。碑林。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必:1.必定;必然:我明天三点钟必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2.必须;一定要:事必躬亲。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有一定的条件。3.姓。
摧:折断;破坏:摧折。摧毁。无坚不摧。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成语,字面意思是“一棵树长得比整个林子都高,大风就会先摧毁它”,实际用来形容人过于出众反而容易招来麻烦。比如,办公室里有个同事总提出创新方案,但总被领导挑刺——这时候大家可能会私下议论:“他这就是‘木秀于林’啊,难怪被针对。”
为什么优秀反而招灾?有人可能会问:“能力强不是好事吗?怎么反而成劣势了?”其实问题不在优秀本身,而在于环境和人性。就像开得最艳的花总是最先被摘,人们天然会关注突出的存在。但这不是说我们要隐藏实力,而是需要学会“聪明的优秀”——既保持独特,又降低被误解的风险。
现实中的平衡之道班里有个学生总考年级第一,老师却总当众批评他“骄傲自满”。这种情况就印证了成语背后的逻辑:当个体优势过于明显,可能打破群体原有的平衡。但换个角度看,这也给了我们启示——可以用“团队协作”替代“单打独斗”。就像竹林里的竹子,看似独立生长,其实地下根系紧密相连。
新时代的解法我发现现在年轻人处理这个问题更有智慧。有个做短视频的朋友,明明创意出众,却总在视频里说“这个灵感来自团队小伙伴”。既展现了能力,又巧妙化解了“一枝独秀”的压力。这种“带团队一起发光”的策略,或许比古人单纯的警示更适应现代社会。
风摧秀木的另一面值得注意的另一个角度是:被风摧折的树,往往能长得更结实。就像某创业者在初期因模式太新颖被同行排挤,反而促使他完善商业逻辑,最终获得市场认可。所以面对“风摧”不必恐惧,关键是把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养分。
说到底,这个成语不是要我们泯然众人,而是提醒我们在展现锋芒时带上智慧。就像登山时穿防风衣,既能登顶看风景,又不会着凉感冒。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同时建立与他人的连接,才是应对“风必摧之”的现代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