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yàn zhī jiān
成语解释:指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比喻才能或水平中等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木雁之閒
英文翻译:Between the wild geese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雁:鸟,外形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常见的有鸿雁、白额雁等。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间:[jiān]1.方位词。中间:彼此间。同志之间。两国之间。2.方位词。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田间。人间。晚间。一刹那间。3.一间屋子;房间:里间。车间。衣帽间。4.房屋的最小单位:一间卧室。三间门面。5.姓。“閒”[jiàn]1.空隙:乘间。2.嫌隙;隔阂:亲密无间。3.隔开;不连接:间隔。黑白相间。4.挑拨使人不和;离间:反间。5.拔去或锄去(多余的苗):间萝卜苗。“閒”
“木雁之间”这个成语源自《庄子·山木》的寓言,讲的是树木因成材被砍、大雁因不会鸣叫被杀,最终主人公选择“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来保全自身。听起来有点绕,但它到底想表达什么?
举个例子:小张在职场里发现,表现太突出会被同事排挤,但躺平又可能被领导忽视。他最终选择主动完成分内工作,同时适当隐藏部分能力——这种“木雁之间”的策略,反而让他顺利晋升。你看,这和庄子的智慧是不是异曲同工?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中间路线”吗?我的观察是,当环境充满不确定时,给自己留点弹性空间反而更安全。就像疫情期间,那些既保持主业稳定、又尝试副业的人,往往抗风险能力更强。这不正是“木雁之间”的现代演绎吗?
但要注意,这种智慧不是教人圆滑世故。有次朋友创业,明明资金紧张却硬要装阔气,结果陷入更深的财务危机。这提醒我们:真正的“木雁之间”需要审时度势的清醒,而非无原则的妥协。
最近看到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网红开始刻意降低更新频率,既维持热度又避免过度曝光。这种主动选择的“半隐身状态”,或许就是新媒体时代的生存智慧。你看,两千年前的寓言,放在今天依然鲜活。
其实生活中处处可见这种平衡艺术。老家邻居王叔,修电器时总留个小毛病,既让客户觉得需要他,又不至于影响使用。这种带着烟火气的生存智慧,或许比书本上的道理更贴近“木雁之间”的真谛。
说到底,这个成语不是在教人做墙头草,而是提醒我们:在刚强与柔弱、显露与隐藏之间,找到最适合当下的那个支点。就像冲浪者顺着海浪起伏,既不全然对抗,也不完全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