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 huí mǎ qiāng
成语解释:比喻出其不意的回头一击
成语出处: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七连给他来了这么个回马枪,他却委实恼怒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回头一击
繁体字形:殺迴馬槍
英文翻译:Shoot back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枪:1.长杆上装有金属尖头的冷兵器:红缨枪。标枪。2.通常指口径在20毫米以下,利用火药气体压力抛射弹头的武器。如手枪、步枪、冲锋枪、机关枪和具有特种用途的专用枪。3.形状像枪的器具:焊枪。4.枪替,考试时替别人作文章或答题。
生活中,“杀回马枪”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公司会议上,小李原本同意小王的方案,但散会后突然补充数据推翻结论,众人措手不及。这种看似妥协实则蓄力反击的行为,正是“杀回马枪”的典型场景。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反悔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蓄谋性”。比如电商大促期间,某品牌先宣布不参与折扣,却在活动截止前两小时突然降价,既保住了品牌调性又收割流量,这种策略性的反转才是成语的精髓。
我观察到,现代人使用这个成语更多带有积极意味。就像邻居张阿姨买菜时总先假装离开,等摊主主动降价再折返成交。她说:“这叫战术性撤退,不是耍心眼。”这让我想到,在资源有限的环境里,适度运用策略其实是对生存智慧的尊重。
职场新人常困惑:杀回马枪会不会显得不厚道?其实关键在于目的正当性。就像程序员小陈发现代码漏洞后,没有当众揭穿同事错误,而是私下完善方案后才提出。这种既保全团队面子又解决问题的做法,反而赢得更多尊重。
教育领域也有妙用。王老师处理学生矛盾时,会先冷处理等双方平静,再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这种“延时介入”的策略,往往比当场说教更有效。可见杀回马枪不是简单的反复,而是对时机的精准把握。
需要警惕的是,这个策略不宜滥用。就像小区里总有人退货时故意挑刺要补偿,次数多了反而失去商家信任。任何策略都有适用边界,核心还是诚信为本,智慧为用。
未来社会竞争加剧,掌握战略性思维愈发重要。但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算计他人,而是培养对局势的洞察力。就像下棋时预判三步后的局面,生活中提前规划多种可能,这种思维模式或许才是成语给予现代人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