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 wēi
  • b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 wēi bàng

成语解释: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用棍棒打刚抓到或解到的犯人的腿或臀部。借指灭人威风的工具或手段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先皇太祖武德皇帝圣旨事例,但凡新入流配的人,须先吃一百杀威棒。”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殺威棒

英文翻译:preliminary flogging

杀威棒的意思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威:1.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威信。威严。示威。助威。狐假虎威。2.凭借威力(采取某种行动):威逼。威吓。威胁。3.姓。

棒:1.棍子:木棒。炭精棒。2.(体力或能力)强;(水平)高;(成绩)好:棒小伙子。字写得真棒。功课棒。

成语评论

杀威棒”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刑罚,原指官府为震慑犯人而下马威的棍棒,如今多用来比喻打压他人气焰的手段。比如职场中,新员工提出创新方案时,上司却冷着脸说:“年轻人先学会听话再谈想法”,这就是典型的“杀威棒”行为——通过否定来确立权威地位。

有人可能会问:“用杀威棒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事实上,短期压制或许能获得表面服从,但长期来看,被打击者的积极性往往受到损害。就像园丁修剪树枝时若只懂用力砍断,树可能不再歪斜,却也失去了向上生长的活力。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若总用“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多”来打断孩子的发言,这种语言上的杀威棒虽能快速结束争论,却可能让孩子养成遇事沉默的习惯。反观那些愿意蹲下来听孩子把话说完的家长,往往能培养出更自信的下一代。

我个人观察到,现代社会更推崇“软性引导”而非硬性打压。当团队会议上有人过于张扬时,与其直接泼冷水,不如说:“这个角度很有趣,我们可以再推敲具体落地方案”。这种转化式沟通既保留了对方的面子,又能将话题导向建设性方向。

值得思考的是,杀威棒思维往往源于对失控的恐惧。就像新手司机遇到突发状况会猛踩刹车,有经验的司机懂得点刹控速。当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威胁时,与其条件反射地挥动语言棍棒,不如先深呼吸三次,给理性思考留出缓冲空间。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处世智慧。在强调协作共赢的今天,或许我们可以将“杀威棒”改良为“定心锚”——用坚定但不伤人的方式表达立场。毕竟,让人心服口服远比让人表面顺从更有价值,就像春风化雨总比狂风折枝更利于万物生长。

杀威棒的造句

  1. 造句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类似于古代衙门招呼流放犯人的杀威棒,甚至可以看做是对自己这四个人入队之后的一次考验。
  2. 造句 明天一百杀威棒等不了你,带走,押去黑牢,让他吃吃苦头。
  3. 造句 雪总算是停了,北风却像被哪个狠心的东西打了一百杀威棒似的,鬼哭狼嚎地叫着,大有不把太阳公公叫醒就誓不罢休之势。
  4. 造句 那两个差役一听就过去将叶伟光踹倒在地,手里挥着杀威棒对着叶伟光的屁股就扪,顿时屋里噼里啪啦的一阵肉疼声和叶伟光的哀嚎夹杂在一起,甚是刺耳。
  5. 造句 听说那几个兄弟的头也难逃一顿杀威棒啊。
  6. 造句 老夫若是打了你二百杀威棒,又当如何?造 句 网
  7. 造句 哈哈,赵将军这是要借王某的杀威棒吗?
  8. 造句 再说,当此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如果挨了别人的一记杀威棒,自己屁也不放就落荒而逃,面子上也很难说得过去。
  9. 造句 在一般人眼中,衙门总是充斥着阴森森的味道,胆子小的人,在杀威棒下,没一会的功夫就会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10. 造句 知道惨了吧,还有呢,等这事情传到魏伯父哪儿,你便等着吧,水火棍,杀威棒都能给打断了。

"杀威棒"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