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ǐ guǎng wèi fēng
成语解释: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成语出处: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
繁体字形:李廣未封
英文翻译:talented but unrecognized
李:1.李子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倒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常见水果。2.这种植物的果实。3.(Lǐ)姓。
广:[guǎng]1.多:兵多将广。大庭广众。2.扩大;扩充:推广。以广流传。3.姓。[ān]同“庵”(多用于人名)。
未:1.副词。1.不:未便。未知可否。2.没;没有:未见此人。2.地支的第八位。3.未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
封:1.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封王。分封诸侯。2.姓。3.封闭:查封。封河。大雪封山。封住瓶口。把信封起来。4.(封儿)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包或纸袋:赏封。信封。5.用于封起来的东西:一封信。一封银子。
“李广未封”这个成语,源自汉代名将李广的故事。他一生征战沙场,战功显赫,却始终未能封侯。后人常用这个典故比喻有才能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比如同事小王明明业绩突出,但晋升名单上总没他名字,大家私下议论:“这真是现代版李广未封啊!”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能力出众的人反而容易被忽视?其实这种现象背后往往有多重原因。比如李广性格刚直不善于结交权贵,现代职场中也可能存在沟通方式与组织文化不匹配的情况。就像有位程序员朋友,代码写得又快又好,但总因不参加团建活动被领导认为“缺乏团队精神”。
再看另一个例子。某中学语文老师连续三年带出高考状元班,却因不愿参与行政工作,至今还是普通教师职称。同事劝他:“您这就是李广困局,得学学‘曲线救国’。”这反映出社会对人才评价体系的复杂性——专业能力未必是唯一的晋升标准。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还能引发对“成功标准”的思考。李广虽未封侯,但《史记》单独为他立传,百姓自发传颂他的故事。就像现在很多非遗传承人,虽未获得商业成功,却守护着珍贵的文化火种。这种价值,或许比单纯的功名更有穿透时空的力量。
个人认为,李广未封的故事既让人惋惜,也充满启示。它提醒我们:努力与回报未必对等,但坚持本身就有意义。就像播种的人未必能收获果实,但大地会记住每粒种子的轨迹。当我们遇到类似处境时,不妨把目光放长远——历史的评价体系,往往比当下的标尺更宽广。
最后看个创业案例。某科技团队研发了革命性节水技术,却因投资方更看好短期盈利项目而屡遭拒绝。创始人自嘲:“咱们这是要当新时代的李将军了。”但转机出现在三年后,突如其来的旱灾让他们的技术成为救命稻草。这个反转印证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只是需要找到合适的发光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