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ái néng jiān bèi
成语解释:材:通“才”。才智和能力都具备。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王焕也空学的文武双全,培养得材能兼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智
繁体字形:材能兼備
英文翻译:Both ability and aptitude
材:1.木料:木材。树木已经成材。2.原材料;资料:钢材。教材。3.人的资质能力:因材施教。4.从资质能力的高低来衡量的某种人:人材。蠢材。5.棺材:一口材。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耐”。2.姓。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备:1.具备;具有:德才兼备。2.准备:备用。备足原料。备而不用。3.防备:防旱备荒。攻其不备。以备不时之需。4.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军备。装备。5.表示完全: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6.姓。
哎,说到“材能兼备”这个成语,大伙儿可能第一反应是“这人厉害啊,又有才华又有本事”。比如职场上有个同事,既能写出逻辑清晰的方案,又能带着团队落地执行,老板夸他“小李真是材能兼备,关键时候靠得住!”——你看,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
等等,材能兼备只能用来夸人?那可不!你瞅瞅现在的智能手机,性能炸裂还能当摄影神器,简直就是科技界的“材能兼备”。上次我用新手机拍会议纪要,AI自动转文字又快又准,转头又能拍4K视频剪辑vlog,真·一机多能!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材能兼备是不是要求太高了?普通人咋达到?”嘿,这事儿得拆开看。好比说学编程,既要懂代码逻辑(材),又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就像我邻居家孩子,数据结构门儿清,还能帮社区开发预约小程序,这不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过渡嘛?
说到教育领域,现在有些学校开始搞“项目式学习”了。学生们既要掌握课本知识,又要动手做实验搞发明。上次参观科技展,中学生做的智能垃圾分类箱,既有机械原理应用,又能实际识别垃圾种类——要我说,这就是把“材”与“能”炖成一锅好汤的典型!
不过话又说回来,材能兼备可不是让人当全能战士。拿我做自媒体来说,既要会写文案(材),又要懂平台算法(能),但视频剪辑这事儿我就外包了。毕竟在这个分工细化的时代,找准自己的“材能组合拳”才是王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唠句实在的,材能兼备就像炒菜的火候——理论知识是食材,实践能力是灶火。光有新鲜食材不点火,做不出美味;猛火乱烧没好料,照样抓瞎。所以呀,咱们在提升自己的路上,记得时不时翻个锅,让“材”与“能”均匀受热才是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