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òng
  • zh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ǐ sòng wú zhēng

成语解释: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繁体字形:杞宋無征

英文翻译:Qi song Wuzheng

杞宋无征的意思

杞: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杞县。2.姓。

宋: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86)。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为齐所灭。2.朝代名。1.南朝之一(420—479)。刘裕灭东晋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国号宋,史称刘宋。为南齐所灭。2.(960—1279)赵匡胤灭五代后周建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史称北宋。1127年4月为金所灭。5月赵构重建政权,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1279年为元所灭。北宋、南宋合称两宋。3.响度单位。一毫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旧写作𠳼。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征:1.走远路(多指军队):征途。长征。2.征讨:出征。南征北战。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征兵。应征入伍。4.征收:征税。5.征用:征地。6.征求:征稿。征文。7.证明;证验:文献足征。信而有征。有实物可征。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成语评论

杞宋无征”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的故事其实很有趣。春秋时期,孔子想考证杞国和宋国的礼仪制度,却发现两国文献残缺不全,根本找不到足够的证据,于是感叹“杞宋不足征”。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缺乏事实依据”或“证据不足”。那它在生活里到底怎么用呢?

举个例子:小王在会议上提出“公司明年利润能翻三倍”,但既没有市场分析,也没有数据支撑。老板皱了皱眉:“你这说法有点杞宋无征啊,咱们得拿点实际依据出来。”——你看,老板用这个成语既点出了问题,又不失幽默感,比直接说“你在吹牛”可高明多了。

有人会问:这种冷门成语现在还有人用吗? 其实在专业领域反而常见。比如历史研究者看到某篇论文引用大量野史却缺少官方档案,可能会评价:“这个结论虽然有趣,但杞宋无征,还需要更多实证。”这说明成语不只是“老古董”,反而能在特定场景中精准表达复杂概念。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在的“信息爆炸时代”。网上经常有文章说“某食物能抗癌”“某习惯延寿十年”,点进去一看全是道听途说。这时候如果回一句“这说法怕不是杞宋无征”,既能表达质疑,又能展现点文化底蕴,比单纯吐槽“假新闻”有意思多了。

再举个接地气的场景:闺蜜神秘兮兮地说“听说楼下奶茶店用的都是过期原料”,你追问证据时她支支吾吾。这时候就可以笑着接话:“你这八卦有点杞宋无征哦!”既化解了尴尬,又提醒对方别轻易传谣。成语用好了,还能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其实语言就像工具箱,成语就是其中一件趁手工具。用“杞宋无征”代替“没证据”,就像用螺丝刀代替菜刀拧螺丝——不一定每次都用得上,但遇到合适场合就能事半功倍。下次遇到缺乏依据的观点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说不定能让对话既有效又有趣。

"杞宋无征"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