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ù
  • chuán
  • wéi
  • zh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chuán wéi zhù

成语解释: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成语出处:明·刘基《吊祖豫州赋》:“委弃九鼎兮,烹饪瓦釜。截梁为牫兮,束椽为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束椽為柱

英文翻译:Rafters as columns

束椽为柱的意思

束: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椽:椽子,承托屋面用的木构件。圆的叫椽,方的也叫桷。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柱:1.柱子,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用木、石或钢筋混凝土制成。2.像柱子的东西:冰柱。水柱。

成语评论

束椽为柱”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小明用一次性筷子搭了个模型桥,结果老师夸他“能用简单材料解决复杂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束椽为柱——把原本不结实的东西当重要支撑使用。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它揭示了资源错配的智慧。就像用装修剩下的边角料做家具主框架,表面看是变废为宝,实际上可能暗藏隐患。古人创造这个成语时,既赞赏了灵活应变的能力,又提醒我们要注意事物的本质属性。

有个真实案例:某创业团队让刚毕业的设计师兼任产品经理,结果APP界面美得惊艳,但用户根本找不到付款按钮。这就是束椽为柱的双刃剑效应——设计师的审美优势(椽)被错当决策能力(柱)使用,反而暴露专业短板。

现代职场怎么用好这个智慧?我见过最聪明的做法是某公司让程序员给市场部培训逻辑思维。代码能力(椽)转化成了思维方式(柱),既没超出能力边界,又创造了跨界价值。这种“椽柱转换”的关键,在于找到材料特性的相通点。

有次朋友用旧书搭了个网红拍照墙,结果承重超标塌了。这件事让我想到:当我们必须束椽为柱时,至少要做两件事——计算材料的最大载荷,准备好应急预案。毕竟创新不能光靠勇气,还需要理性评估。

最近看到建筑系学生用外卖包装设计临时避难所,这或许是对这个成语的新诠释。当环保材料遇上创意设计,看似脆弱的“椽”通过结构创新真的变成了可靠的“柱”。这种实践告诉我们:材料的价值不在于固有标签,而在于使用者的智慧。

"束椽为柱"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