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ù
  • yùn
  • qǐng
  • hu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yùn qǐng huǒ

成语解释:束缊:束一扎乱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比喻求助于人。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束緼請火

英文翻译:ask others for help

束缊请火的意思

束: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缊:[wēn]1.赤黄色。2.饶。[yùn]1.乱麻;旧絮。2.乱。3.古同“”。[yūn]1.〔絪缊〕古同“氤氲”。2.(緼)

请:1.请求:请教。请假。请人帮忙。你可以请老师给你开个书目。2.邀请;聘请:催请。请客。请医生。请人作报告。3.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您请坐。请准时出席。4.旧时指买香烛、纸马、佛龛等。5.姓。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成语评论

束缊请火”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字面意思。“束缊”指捆扎乱麻,“请火”就是借火种,合起来描绘的是古人用麻绳引火的生活场景。但它的深层含义更有趣——比喻自己没能力解决问题时,主动向外寻求帮助。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小王想开奶茶店但资金不足,他拿着商业计划书找投资人洽谈。这就像“束缊请火”,自己准备好引火的麻绳(商业计划),再借外部的火种(投资)点燃事业。有人会问:“这和普通借钱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主动准备与外部资源相结合,就像古人不会空手借火,总会带引火材料。

再看职场场景:实习生小李遇到技术难题,他先整理好问题清单和尝试过的解决方案,再向导师请教。这种“带着解决方案求助”的方式,正是成语的现代版演绎。我发现很多年轻人有个误区,要么闷头硬扛,要么直接甩锅,其实像“束缊请火”这样有准备的求助,反而能展现专业态度。

还有个反常识的角度:疫情期间社区团购兴起时,团长们收集居民需求再对接供应商,不就是当代“集体束缊请火”?每家每户的需求如同散乱麻绳,经由组织者整合后,才能点燃整个社区的物资供应链条。这种模式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既发挥个体能动性,又善用系统力量。

观察生活会发现,善于“束缊请火”的人往往走得更远。他们明白“借力”不是示弱,而是智慧的选择。就像春天播种需要借雨水滋润,秋收时借阳光晾晒,自然规律尚且如此,何况人类社会?下次遇到难关时,不妨先扎好自己的“麻绳捆”,再主动寻找适合的“火源”,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束缊请火"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