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ù pú wéi pú
成语解释: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谓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语出处:汉·应劭《风俗通》:“秦相赵高指鹿为马,束蒲为脯,二世不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束蒲為脯
英文翻译:Keep a bunch of dandelions together
束: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蒲:香蒲,俗称蒲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边或池沼内。根状茎横生,花穗形状像蜡烛。叶片供编织,根状茎可提取淀粉。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脯:[pú]胸前的肉:胸脯。[fǔ]1.肉干:兔脯。2.果脯:桃脯。
“束蒲为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背后的含义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举个例子:小张为了省钱,用廉价的纸板冒充实木材料装修房子,结果被朋友发现后调侃:“你这简直是束蒲为脯啊!”这里的“束蒲”(捆扎蒲草)假装成“肉脯”(高级食材),生动地比喻了以次充好的行为。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滥竽充数’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涉及“假扮”,但侧重点不同。“滥竽充数”强调用低水平混迹其中,而“束蒲为脯”更突出用完全不相干的东西伪装替换。比如直播带货中用塑料模型代替真水果展示,这就是典型的“束蒲为脯”。
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比想象中更多。最近新闻报道某网红餐厅用预制菜冒充现炒菜,食客评价说:“菜单照片和实物对比,简直是束蒲为脯的现场教学。”这种将廉价产品包装成高端体验的现象,本质上都是在利用信息差制造假象。
我个人认为,理解这类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培养对虚假宣传的警惕性。就像网购时看到“原价999现价99”的标签,如果能立刻联想到“束蒲为脯”,自然会多留个心眼查证商品详情。这种思维方式,或许能帮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少踩几个坑。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反向运用在创意领域。比如设计师用废旧报纸制作艺术品展览,策展人特意标注“束蒲为脯的再生美学”,反而让观众感受到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这说明事物的价值判断,往往取决于使用场景和坦诚程度。
下次遇到包装华丽的广告时,不妨先问自己:“这里面有没有束蒲为脯的成分?”保持理性判断的同时,也不必对商业行为全盘否定——毕竟,能识破套路本身就是种成长。就像老话说的,看清蒲草和肉脯的区别,才能更好地品味真实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