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ù zhuāng dào jīn
成语解释:《汉书 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后因以“束装盗金”谓无端见疑。
成语出处:《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束裝盗金
英文翻译:Dress up and steal money
束:1.捆绑;系(jì):束缚。腰束皮带。2.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3.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约束。拘束。束手束脚。4.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6.姓,作姓氏,仍然读作“shù”。山东汶上城东有"朿"姓,音同捆,与束不同。
装:1.修饰;打扮;化装:装饰。装点。他装老头儿。2.服装:新装。冬装。军装。中山装。3.行装:轻装。整装待发。4.演员化装时穿戴涂抹的东西:卸装。5.假装:装模作样。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6.姓。7.把东西放进器物内;把物品放在运输工具上:装箱。装车。8.装配;安装:装订。装电灯。机器已经装好了。
盗: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束装盗金”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它其实讲了个挺有意思的故事。比如,公司里有个领导每天西装革履给员工画大饼,私下却克扣奖金给自己买豪车——这可不就是“穿得体面,偷得干脆”吗?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戳中现代人的痛点? 你看社交媒体上那些“自律博主”,视频里摆着精致早餐和健身器材,转头就被粉丝撞见熬夜吃炸鸡。表面功夫做得越漂亮,翻车时观众的失望感反而越强烈。
有个真实案例特别典型:明朝有个县令把官服补丁摞补丁,结果抄家时发现地窖藏了二十箱白银。老百姓气得编了首打油诗:“破袍遮得百姓眼,黄金压塌县衙梁。”这种伪装成清官的贪官,比明着作恶的更让人心寒。
我们该怎么识别身边的“束装盗金”行为? 注意观察言行是否一致。就像网购时别光看商品详情页的精修图,要多翻买家秀里的实拍视频。现实中遇到满嘴仁义道德的人,不妨看看他对待服务员的态度,那可比演讲时的激情更重要。
我倒觉得这个成语给了我们两面镜子:对外是照妖镜,帮我们看清伪装;对内是梳妆镜,提醒自己别活成讨厌的样子。毕竟在这个手机镜头无处不在的时代,真实的笨拙比虚假的完美更有生命力。
下次见到朋友圈里晒加班到凌晨的人,别急着点赞。真正在做事的人,往往顾不上摆造型——就像老农插秧时不会特意摆成艺术装置,但秋收时沉甸甸的稻穗自然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