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áo rù yè guàn
成语解释:比喻深入精微,融会贯通。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叶贯,不知审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條入葉貫
英文翻译:Through the leaves
条:[tiáo]1.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2.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3.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4.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6.量词。[tiāo]挑取:“蚕月条叠”。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叶:[yè]1.叶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叶。复叶。2.某些像叶子的薄片:铜叶。扇叶。3.同“页”。4.较长时期的某一段:20世纪中叶。[xié]和洽。常指声音的调谐:叶声。叶韵。
贯:1.穿;贯通:如雷贯耳。学贯古今。2.连贯:鱼贯而入。累累如贯珠。3.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贯家私。4.世代居住的地方:籍贯。乡贯。5.事例;成例:一仍旧贯。6.姓。
“条入叶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其实在描述一种“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状态。比如一位老师整理学生档案时,按年级、班级、学号分门别类归档,每个文件柜的标签都写得清清楚楚,这时候就能说:“她整理资料条入叶贯,找文件像在书架上抽本书一样简单”。
这个成语到底在强调什么?它揭示了一个重要原则:复杂的事情需要拆解成可操作的步骤。就像拼乐高积木,如果先把零件按颜色、形状分类,拼装时自然事半功倍。工作中处理多线程任务时,用“条入叶贯”的思维画个流程图,你会突然发现原本乱麻似的工作变得有迹可循。
现代人真的需要这种能力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要处理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一年的接收量。上周我尝试用“条入叶贯”的方法管理微信收藏夹:把文章按“待读”“重点”“参考资料”分类,添加关键词标签,现在回查效率提升了三倍不止。这种结构化思维就像给大脑装了个搜索引擎。
为什么有些人天生擅长条理性?其实更多是后天训练的结果。观察过超市理货员的工作就会发现,他们摆货架时遵循着“纵向分类、横向排序”的黄金法则——饮料区从上到下是碳酸类、果汁类、矿泉水,从左到右按品牌首字母排列。这种空间管理智慧,本质上就是“条入叶贯”的现实演绎。
在这个碎片化时代,培养结构化思维就像给自己配备瑞士军刀。下次遇到复杂项目时,不妨先在白纸上画个树状图,把大目标分解成小任务,给每个分支标注优先级。当条理清晰取代手忙脚乱,你会惊喜地发现:所谓难题,不过是等待被整理的积木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