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áo
  • fēn
  • jié
  • ji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áo fēn jié jiě

成语解释:谓逐条逐节进行分析。

成语出处:《新唐书·崔义玄传》:“义玄有章句学,先儒疑缪,或音故不通者,辄采诸家,条分节解,能是正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條分節解

英文翻译:Break up

条分节解的意思

条:[tiáo]1.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2.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3.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4.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6.量词。[tiāo]挑取:“蚕月条叠”。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解:[jiě]1.分开:解剖。瓦解。难解难分。2.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解扣儿。解衣服。3.解除:解职。解渴。解乏。4.解释:解说。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这个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县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开这个道理。2.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跑马卖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成语评论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条分节解”这个成语时,可能会疑惑:这四个字到底想表达什么?举个例子,公司开会讨论新产品推广方案时,市场部小王站起来说:“我们可以先把问题拆开看——先分析目标人群画像,再梳理竞品策略,最后拆分预算模块,这样条分节解更有效率。”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这种“拆开来”的方式处理问题?其实就像整理一团乱毛线,如果直接硬扯只会打结,但要是找到线头慢慢理顺,反而事半功倍。去年我帮朋友策划婚礼时,就是把场地布置、宾客接待、流程安排拆成三个板块同步推进,避免了手忙脚乱的情况。

有人担心这种思维方式会不会太机械?记得大学做实验报告时,导师总说:“条分节解不是让你把活鱼切成死鱼片,而是像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那样细致入微。”去年社区改造垃圾分类站,就是把选址、设备采购、宣传方案拆解成三个阶段推进,既保证进度又不影响居民生活。

现在你可能想问:这种方法适合所有情况吗?就像做番茄炒蛋,有人喜欢先炒蛋再放番茄,有人喜欢同时下锅,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我见过设计师朋友把创意方案拆解成色彩模块、版式模块单独突破,最后组合时反而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在数字时代,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有了新变化。就像智能手机的零件能模块化更换,现代项目管理也更强调“可拆卸的灵活性”。上周参加创业沙龙,有个做预制菜的团队分享,他们把菜品研发拆解成口味测试、包装设计、冷链测试三个并行小组,结果比预期提前两个月上市。

最后想说,条分节解就像给思维装上了收纳盒,但别忘了盒子之间要留通气孔。去年筹备书友会时,我们把活动拆成导读、讨论、实践三个环节,却在即兴分享环节收获了最动人的故事——结构化思考与灵光闪现,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