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ǎi zhōu zhī jié
成语解释: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成语出处:宋 朱熹《与陈师中书》:“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妇女
繁体字形:栢舟之節
英文翻译:Baizhouzhijie
柏:[bǎi]1.柏树,常绿乔木,叶子鳞片状,果实为球果。木材质地坚硬,可用来做建筑材料等。2.(Bǎi)姓。[bó]柏林(Bólín),德国首都。[bò]见〖黄柏〗。
舟:1.船:轻舟。小舟。扁(piān)舟。2.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柏舟之节”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雅,但它的意思其实很接地气——比喻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原则,像柏木做的小船一样经得起风浪。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有些人遇到挫折还能坚持底线?”答案或许就藏在“柏舟之节”里。
举个例子:小李被公司要求做假账,他宁可辞职也不妥协。同事劝他:“何必这么固执?”小李却说:“有些事一旦让步,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这种选择,就是“柏舟之节”的现实写照——不是不懂变通,而是对内心准则的尊重。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代社会强调灵活处事,这种‘一根筋’的精神还适用吗?”其实,柏舟之节不等于迂腐。比如创业者老张,行业恶性竞争时拒绝抄袭对手产品,反而埋头打磨技术,最终靠专利打开了市场。这种“守住底线”的坚持,反而成了破局的关键。
在我看来,柏舟之节更像一种“长期主义”的智慧。就像种树,最初几年看不到成果,但根系扎得深,未来才能枝繁叶茂。生活中,无论是拒绝随波逐流的选择,还是对承诺的坚守,本质上都在累积人生的“信用资产”。
下次遇到需要妥协的时刻,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风浪终会过去,但自己内心的船锚,始终要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