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óu jīn cuì gǔ
成语解释:柔弱的筋骨。比喻文章疲软无力。
成语出处:明·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士之有志于文者夥矣,抽青媲白,组织文绣,柔筋脆骨,点缀形似,徒夸艳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文章等
繁体字形:柔筋脆骨
英文翻译:Crispy and soft
柔:1.软(跟“刚”相对):柔软。柔韧。柔枝嫩叶。2.使变软:柔麻。3.柔和(跟“刚”相对):柔情。温柔。她的性子很柔。4.姓。
筋:1.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筋骨。2.口语称皮下的静脉管:青筋。3.肌肉的旧称。4.像筋的东西:叶筋。钢筋。
脆:1.容易折断破碎(跟“韧”相对):这种纸不算薄,就是太脆。2.(较硬的食物)容易弄碎弄裂:脆枣。这瓜又甜又脆。3.(声音)清脆:她的嗓音挺脆。4.说话做事爽利痛快;干脆:这件事办得很脆。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柔筋脆骨”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常用来形容人身体柔弱或性格不够坚韧。举个例子:小明从小缺乏锻炼,爬个三层楼就气喘吁吁,真有点柔筋脆骨的样子。这里的关键在于,成语既可能指生理上的脆弱,也能比喻心理或精神上的抗压能力不足。
有人可能会问:柔筋脆骨只能用来批评人吗?其实不然。比如小美虽然体力差,但她主动报名马拉松训练班,教练反而夸她:“柔筋脆骨不可怕,肯突破才可贵。”这里成语成了客观描述,反而突出了改变的勇气。
换个场景看职场:张经理总担心下属承受不了压力,开会时常说:“咱们团队不是柔筋脆骨,遇到问题尽管提。”这时候成语成了反向激励,既承认现实困难,又传递出信任感。可见同一个词,用在不同语境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过度强调“钢铁意志”,反而让“柔筋脆骨”有了新价值。就像竹子随风摇摆却不易折断,适度的柔软何尝不是种生存智慧?与其强迫自己刀枪不入,不如学会在坚韧与灵活间找到平衡点。
回到成语本身,它更像面镜子。当别人说你柔筋脆骨时,是在提醒注意身体还是性格弱点?当用这个词评价他人时,是带着偏见还是关怀?语言的力量往往藏在说话者的态度里,而不仅是词汇的选择中。
下次遇到看似脆弱的事物,不妨多观察它的另一面。就像刚出土的幼苗看似弱不禁风,却藏着破土而出的生命力。柔筋脆骨不该是终点标签,反而可能成为蜕变的起点——关键看我们选择如何解读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