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óu
  • g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óu rú gāng tǔ

成语解释:软的吃下去,硬的吐出来。比喻欺软怕硬。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惟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柔茹剛吐

英文翻译:fear the strong and bully the weak

柔茹刚吐的意思

柔:1.软(跟“刚”相对):柔软。柔韧。柔枝嫩叶。2.使变软:柔麻。3.柔和(跟“刚”相对):柔情。温柔。她的性子很柔。4.姓。

茹:1.吃:茹素。含辛茹苦。2.姓。

刚:1.硬;坚强(跟“柔”相对):刚强。刚直。他的性情太刚。2.姓。3.恰好:不大不小,刚合适。4.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仅仅: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刚能看出前面的人的背包。5.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他刚从上海回来。那时弟弟刚学会走路。6.用在复句里,后面用“就”字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刚过立春,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了起来。

吐:[tǔ]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tù]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人面对弱者时满脸堆笑,转身面对强者却变得毕恭毕敬?这种"见人下菜碟"的行为,用成语"柔茹刚吐"形容再贴切不过。这个源自《后汉书》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吞下柔软的,吐出坚硬的",实际上描绘了人性中欺软怕硬的生存策略。

举个真实案例:某公司主管对新入职的实习生总是颐指气使,却在总经理面前点头哈腰得像换了个人。这种反差就像变色龙在不同环境中切换保护色,暴露出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但我们要问:这种处世方式真的能获得长久利益吗?

值得关注的是,现代社会的"柔茹刚吐"已呈现新的表现形式。比如网络社交中,有人对粉丝量少的网友爱答不理,却热衷于给大V账号点赞留言。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心理失衡。但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个体在复杂环境中寻求生存空间的无奈选择?

我个人观察发现,真正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能超越这种本能。他们对待保洁阿姨和公司CEO的态度基本一致,这种稳定的待人准则反而能赢得更多尊重。就像竹子既有柔韧的枝干又有坚硬的竹节,刚柔并济的处世之道或许才是更智慧的生存哲学。

当我们批评"柔茹刚吐"时,也要理解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丛林法则尚未完全消失的社会,适度的自我保护机制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在自我保护与坚守原则之间找到平衡点,就像冲浪者需要在浪涛中保持站立姿态,既顺应水流又掌控方向。

培养稳定的价值观可能是破解这个困局的钥匙。当一个人建立起内在的价值坐标系,就能像指南针那样在各种环境中保持方向。这样的处世态度,既不会盲目示弱,也不会无原则妥协,恰似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外圆内方"智慧。

"柔茹刚吐"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