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 qiū yǐn gǔ
成语解释:指隐逸山林。
成语出处:《宋书·隐逸传·宗炳》:“辟宗炳为主簿,不起。问其故,答曰:‘栖丘饮谷,三十余年。’高祖善其对。”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隐居
繁体字形:棲丘飲谷
英文翻译:Qiqiu Yingu
栖:[qī]鸟在树枝或巢中停息。也泛指居住或停留:栖止。两栖。[xī]〔栖栖〕不安定的样子。
丘:1.土堆;小山:小丘。2.坟墓:丘垄。3.用砖石将灵柩封闭起来。也指这样的坟墓。4.量词。水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块,一块叫一丘:一丘田。
饮:[yǐn]1.喝,有时特指喝酒:痛饮。饮料。饮食。饮水思源。2.可以喝的东西:冷饮。3.饮子:香苏饮。4.中医指稀痰。5.心里存着;含着:饮恨。[yìn]给牲畜水喝:饮牲口。马饮过了。
谷:[gǔ]1.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低洼地:峡谷。万丈深谷。2.谷类作物的总称。也特指粟:五谷。谷草。3.古代百谷的统称,即农作物的统称。4.〈方〉稻。也指稻的子实。[yù]见〔吐谷浑〕
“栖丘饮谷”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栖”是居住,“丘”是小山,“饮”是喝水,“谷”是山沟。连起来就是住在山里、喝山泉水的生活状态,说的其实是古代隐士远离闹市、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举个具体例子: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官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不就是标准的栖丘饮谷吗?他在田间种地,用竹筒装酒,虽然物质条件简陋,却活出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畅快。
可能有人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生活方式吗?其实换个角度看,周末去郊外露营的年轻人,在阳台上种菜的上班族,本质上都是在城市里寻找栖丘饮谷的片段。就像我邻居张姐,每天清晨五点雷打不动去公园打太极,她说这叫“在水泥森林里给自己挖个树洞”。
有个有趣的现代案例:杭州有位程序员辞职后在莫干山改造老宅,用太阳能发电,引山泉水灌溉菜园。他用代码思维设计自动灌溉系统,结果种的有机蔬菜比写代码还赚钱。这说明栖丘饮谷不一定要完全脱离现代技术,关键在找到生活节奏的平衡点。
我观察到个现象:疫情后选择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数量激增。他们未必都去种地,有的做民宿,有的搞直播带货,但共通点是把城市积累的经验与乡村资源结合。这种新型的“栖丘饮谷”,更像是用现代工具重新定义传统生存智慧。
说到底,栖丘饮谷传递的核心价值是对生活方式的自主选择权。有人喜欢都市霓虹,就有人向往竹林清风。就像吃惯火锅的人偶尔想喝清粥,住惯公寓的人也会惦记木屋的松香。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被某种固定模式绑架。
最近听朋友说起个新词叫“数字游民”,这群人带着电脑周游世界,在巴厘岛海滩回邮件,在清迈咖啡馆开视频会议。这算不算信息时代的栖丘饮谷呢?或许未来的隐士不用归隐山林,而是学会在纷繁世界中构建内心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