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ēn pán jié cuò
成语解释:犹言盘根错节。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灵寿杖歌》:“根蟠节错相纠缠,含风饱雪经炎寒。”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事情复杂
繁体字形:根蟠節錯
英文翻译:Root and knot
根:1.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2.比喻子孙后代:这孩子是他们家的根。3.(根儿)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耳根。舌根。墙根。根基。根底。4.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细:祸根。寻根。从根儿上解决问题。知根知底。5.根本地;彻底:根究。根治。根绝。6.依据;作为根本:根据。无根之谈。7.用于细长的东西:两根筷子。一根无缝钢管。8.方根的简称。9.一元方程的解。10.姓。
蟠:屈曲;环绕:龙蟠虎踞。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错:1.参差;错杂:交错。错落。这几块砖砌得不齐,错进去了一点儿。2.两个物体相对摩擦:上下牙错得很响。3.相对行动时避开而不碰上:错车。错过了机会。4.安排办事的时间使不冲突:这两个会不能同时开,得错一下。5.不正确:错字。这道题算错了。6.过错;错处:没错儿。出错儿。7.坏;差(用于否定式):这幅画儿画得不错。今年的收成错不了。8.在凹下去的文字、花纹中镶上或涂上金、银等:错金。9.打磨玉石的石头。10.打磨玉石:攻错。
“根蟠节错”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换成更常见的“盘根错节”是不是更耳熟?其实两者意思相近,都用来形容事物像树根一样交错缠绕、复杂难解。比如:“这家公司的股权结构根蟠节错,连专业律师都花了三个月才理清关系。” 你看,这里的“根蟠节错”直接点出了问题的复杂性和纠缠性。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具体事物吗?当然不是!它还能描述抽象的人际关系。比如社区里两位老人吵架,表面上是垃圾分类的小事,背后却是二十年积怨、房产纠纷、子女矛盾的“根蟠节错”。这种用法让听众瞬间明白:问题绝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有个有趣的发现:当代年轻人更爱用这个成语形容生活状态。“想换工作又怕社保断缴,想创业又担心风险,三十岁的焦虑就像根蟠节错的藤蔓”——这样的表达既保留了成语的韵味,又注入了时代特征。其实复杂问题从来都有,只是表现形式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是自带解决方案。树木的盘根错节虽然难解,但只要顺着主根梳理,总能找到突破口。就像我们面对复杂项目时,与其被各种细节困住,不如先抓住核心矛盾。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承认复杂性,但不被复杂性吓倒。
最近读到考古队发掘古树的新闻,树根在地下蜿蜒三十多米,这不就是最生动的“根蟠节错”吗?但考古学家们用耐心和现代技术,不仅完整保留了根系,还揭开了千年前的气候密码。可见再复杂的事物,在科学方法和持续努力面前,都会显露出隐藏的秩序。
当你再遇到看似无解的问题时,记住这个成语就像个提示灯:复杂是世界的常态,但人类永远有能力在混沌中开辟道路。就像老园丁说的:“没有解不开的树根,只有不会转的手腕。”保持这种认知,很多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