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ì
  • piāo
  • xi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ì zǐ piāo xiāng

成语解释: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成语出处:唐 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浓香

繁体字形:桂子飄香

英文翻译:the fragrance of the laurel blossoms filled the air

桂子飘香的意思

桂:1.桂花树,木犀的通称。2.肉桂树,常绿乔木。树皮即桂皮或称肉桂,有香味,可供药用,又作调料。3.广西的别称。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飘:1.随风摇动或飞扬:飘动。飘摇。飘落。红旗飘飘。外面飘着雪花。2.形容腿部发软,走路不稳:两腿发飘。3.轻浮;不踏实:作风有点儿飘。4.姓。

香:1.(气味)好闻(跟“臭”相对):香水。香皂。这花真香。2.食物味道好:饭很香。3.吃东西胃口好:这两天吃饭不香。4.睡得踏实:睡得正香呢。5.受欢迎;被看重:吃香。这种货物在农村很香。6.香料:檀香。沉香。龙涎香。7.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气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线香。蚊香。烧一炷香。8.亲吻:香面孔。9.姓。

成语评论

桂子飘香”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桂花香气弥漫,但你知道它到底能用在哪些场景吗?

比如,秋天去公园散步时,一阵风过,空气里全是甜丝丝的桂花香,这时候说“桂子飘香正宜人”,画面感是不是扑面而来?这种用法既点明了季节特征,又传递出悠闲惬意的氛围。但千万别以为它只能描述自然景象——上周朋友家孩子满月宴,客厅摆着两盆金桂,满屋清香里宾客们举杯庆贺,我脱口而出“桂子飘香的日子添新喜”,反而比直白的祝福更有韵味。

有人问:这个成语会不会太文绉绉?其实要看语境。去年公司年会布置了桂花主题的茶歇区,当主持人说“让我们在桂子飘香中共话新年”时,这种雅致感反而让团建活动多了几分诗意。关键是把抽象香气和具体场景结合,就像给画面配上背景音乐,既不过分突兀,又能调动感官记忆。

我常觉得,这个成语藏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桂花花期虽短,但做成糖渍可存香整年,就像我们总想把美好瞬间固化保存。有次在杭州满觉陇看到老奶奶卖桂花蜜,玻璃罐里金黄的花瓣沉淀着时光,突然就懂了为什么古人要用“飘香”而不是“盛开”——香气能穿越时空,承载更多情感重量。

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不妨加点新意。前阵子看到咖啡馆推出“桂子飘香”特调,其实就是在拿铁里撒了干桂花。但当热气蒸腾起淡淡花香,确实让人联想到秋日午后。你看,传统文化符号和当代生活碰撞,反而能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下次闻到桂花香时,不妨多停留三秒。这缕穿越千年的香气,既可以是朋友圈配文的灵感来源,也能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文化密码。就像老茶客说的:闻香识节气,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桂子飘香的造句

  1. 造句 春则桃柳争妍,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四时景色各有千秋,令人目不暇给;而骚人墨客络绎于途,增添不少诗情画意。
  2. 造句 最朴实的中国白菜和最淳朴的油炸豆条、只能说桂子飘香。
  3. 造句 今天拜访香港大学!幽静美丽的校园里桂子飘香。
  4. 造句 中秋时节,桂子飘香,景色宜人。
  5. 造句 每天有幸闻得桂子飘香,从家门口再到江岸边。
  6. 造句 祝你龙年,年年有余,余钱剩米,米珠薪桂,桂子飘香,香轮宝骑,旗开得胜,胜友如云,云窗霞户,户限为穿,穿凿附会,会道能说,说一不二,二满三平,平步青云!
  7. 造句 仲秋节前后桂子飘香,便有摘花人摘了上街叫卖。
  8. 造句 转瞬秋风送爽,桂子飘香,楚文王兴高采烈地出城打猎,预计两三天后才能回宫。
  9. 造句 八月时节,桂子飘香,风过处,沁人香气,衬着醇酒,渺渺传来,令人微醺。
  10. 造句 桂子飘香的季节,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喜结鸾俦。

"桂子飘香"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