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áo hú jí shǐ
成语解释: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古人认为可辟邪。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状语、宾语;用于迷信
繁体字形:桃弧棘矢
英文翻译:bow of peach wood and arrow of thistle
桃:1.桃树,落叶小乔木,小枝光滑,叶子长圆披针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多有短绒毛,味甜,是常见水果。核仁可入药。2.这种植物的果实。3.形状像桃儿的东西:棉桃。棉花结桃了。4.指核桃:桃酥。5.姓。
弧:古代指弓:弦木为弧(用弦绷在树枝上做成弓)。
棘:1.酸枣树,落叶灌木。有刺,果小味酸。种子供药用,治神经衰弱等。树可作嫁接大枣树的砧木。2.带刺草木的通称:荆棘。3.刺;扎:棘手。
“桃弧棘矢”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但咱们拆开来看就明白了。比如张大爷退休后天天研究养生知识,邻居笑他“又用不上,瞎折腾啥”,结果流感来了,全家就他没中招——这不就是典型的“桃弧棘矢”?提前准备看似无关的东西,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有人可能要问:这和字面意思里的桃木弓、棘枝箭有什么关系?其实古人发现桃木能驱虫防腐,棘刺可做防御工具,后来就用来比喻“看似普通却有大用处的准备”。就像咱们现在买保险、学急救知识,都是现代版的“桃弧棘矢”。
为什么说这个智慧今天依然管用?我邻居王姐的故事特别有意思。她总在包里备着充电宝和止血贴,有次团建爬山同事摔伤,她五分钟处理好伤口,手机还有余电联系救援。事后大家都说她是“行走的急救箱”,这不就是活学活用“桃弧棘矢”吗?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觉得:这不就是“未雨绸缪”吗?还真不太一样。桃弧棘矢更强调用普通事物做防御准备,像古人用随处可见的桃木棘枝,咱们用日常物品构建安全网。我习惯在玄关挂个多功能工具钳,三年用上四次,比买专业工具实在多了。
现代社会变化太快,我倒觉得“桃弧棘矢”可以升级成生活哲学。不是说要把家变成仓库,而是培养“资源转化思维”。去年小区封控时,会修水电的理发师、懂中医的程序员都成了香饽饽,这不就是跨界版的“桃木变弓箭”吗?
最后说个冷知识:考古发现战国墓葬里的桃木制品,有些刻着星象图。可见古人做防御准备时,既有实用考量,也寄托着对平安的期盼。这种既务实又带点浪漫的智慧,或许正是这个成语流传千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