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èng zhōng shuō mèng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
成语出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596卷:“复次善勇猛,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都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夢中説夢
英文翻译:speak of dream in a dream -- supernatural
梦:1.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2.做梦:梦见。3.比喻幻想:梦想。4.姓。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说:[shuō]1.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说了个笑话。2.解释:一说就明白。3.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4.责备;批评: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5.指说合;介绍:说婆家。6.意思上指:他这番话是说谁呢?[yuè]同“悦”。[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梦:1.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2.做梦:梦见。3.比喻幻想:梦想。4.姓。
“梦中说梦”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人可能会问。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你熬夜赶完工作报告,第二天开会时发现老板又在重复上周的会议内容,这时候你悄悄跟同事吐槽:“这不就是梦中说梦吗?”——既形容重复无效的举动,也暗指内容虚幻不实。
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这种“套娃式”的无效沟通呢?观察职场会发现,当团队缺乏明确目标时,大家就容易陷入“为开会而开会”的怪圈。就像我去年参与的某个项目,连续三周讨论同一个流程图,每次都在补充无关紧要的细节,真应了那句“梦里做梦,越说越空”。
换个角度想,这个成语其实在提醒我们关注“信息质量”。就像刷短视频时,经常看到不同博主用相似话术推荐同款商品。这时候不妨自问:这些信息是真正有帮助的干货,还是经过多层包装的“二手观点”?保持这种警觉性,能帮我们在信息洪流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有趣的是,现代心理学给这个成语提供了新注解。研究发现,当人处于半梦半醒状态时,确实可能产生“梦中梦”的体验。这让我联想到某些网络谣言传播模式——最初的小道消息经过多次转述后,最终变成真假难辨的“都市传说”,本质上也是种社会层面的“梦中说梦”。
面对这种现象,或许我们可以采取更积极的应对策略。比如在团队讨论时主动设置议题时限,在信息接收时养成溯源习惯。就像我最近开始用思维导图整理重要会议内容,那些看似复杂的“梦中梦”,往往梳理后就能发现核心脉络所在。
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不妨试试“打破循环三问法”:这件事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当前讨论是否偏离主线?能否用更简洁的方式达成共识?这三个问题就像照进迷雾的三束光,能有效驱散那些虚幻的“梦中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