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ō
  • t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uō tiān mō dì

成语解释:指上窜下跳。比喻到处逃窜。

成语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七六回:“素姐忘记了是猴,只道当真成了自己的老公,朝鞭暮扑,打得个猴精梭天摸地的着极。”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到处逃窜

繁体字形:梭天摸地

英文翻译:Touch the sky and the earth

梭天摸地的意思

梭:也叫梭子。在织布机上用来引导纬纱,使纬纱与经纱交织的主要机件。多用硬质木料制成,中间粗,两头尖,形状像枣核。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摸:1.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我摸了摸他的脸,觉得有点儿发烧。2.用手探取:摸鱼。他在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一张纸条来。3.试着了解;试着做:摸底。逐渐摸出一套种水稻的经验来。4.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摸到床边开亮了灯。摸了半夜才到家。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梭天摸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放在具体场景里其实很好理解。比如一位急诊科医生,白天要处理突发车祸伤员,晚上又要赶回病房查看术后患者,同事开玩笑说:“你这真是梭天摸地,哪儿需要就往哪儿钻。”这里既形容了紧急状态下的快速反应,也暗含了工作范围覆盖全面的意思。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到底在强调速度还是范围?”其实两者兼有。就像山区的电力检修员,既要翻山越岭检查高压线(摸地),又要爬上几十米高的铁塔排除故障(梭天),这种既要深入细节又要把握全局的工作状态,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

在家庭教育中也能找到生动案例。比如家长会上,老师表扬某位妈妈:“既要辅导孩子功课,又要照顾生病老人,还能抽空做社区志愿者,真是把梭天摸地的本事用在了生活里。”这种说法既肯定了当事人的多重角色担当,又传递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现代职场人。就像产品经理既要把握市场趋势(天),又要深挖用户需求(地),这种上下贯通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尤为重要。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状态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透支精力,所以学会适时切换节奏也很关键。

当看到快递小哥暴雨天还在送货时,邻居大爷感叹:“年轻人这么拼,跟梭天摸地似的。”这句话既带着心疼,也透着赞赏。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这样“上天入地”的身影,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让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或许有人疑惑:“这种工作强度会不会适得其反?”关键要看是否形成了良性循环。就像优秀的登山向导,既要熟悉每块岩石的纹路(摸地),又要懂得观测云层变化(梭天),当专业素养支撑起这种全方位能力时,所谓的“忙”就变成了游刃有余的从容。

"梭天摸地"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