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ǔ
  • jiè
  • h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ǔ jiè hàn hé

成语解释: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比喻战争的前线

繁体字形:楚界汉河

英文翻译:Han River in the boundary of Chu

楚界汉河的意思

楚:1.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供药用。2.痛苦:苦楚。3.清晰;整齐:清楚。衣冠楚楚。4.周朝国名(?—前223)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湖南、湖北一带。为秦所灭。5.朝代名。十国之一(907—951)。马殷建立。建都长沙,后为南唐所灭。

界:1.界限:地界。边界。省界。国界。山西和陕西以黄河为界。2.一定的范围:眼界。管界。3.职业、工作或性别等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文艺界。科学界。妇女界。各界人士。4.生物分类系统中的最高一级,如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界以下是门。5.地层系统分类单位的第二级,界以上为宇,如显生宇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界以下为系。跟界相应的地质年代分期叫做代。

汉:1.汉水:江淮河汉。2.汉族:汉语。3.天河;银河:银汉。4.成年男人:老汉。好汉。5.朝代名。1.(前202—220)。刘邦灭秦后建立。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新(8—23)。自刘邦称汉王起,包括“新”,史称前汉或西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为曹魏所灭。西汉、东汉合称两汉。2.三国之一(221—263)。刘备建立。在今川、云、贵、渝及陕西南部。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为曹魏所灭。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刘知远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汉。为后周所灭。4.十国之一(917—971)。刘䶮(yǎn)建立。建都广州,国号大越,次年改“汉”,史称南汉。为北宋所灭。5.十国之一(951—979)。刘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国号汉,史称北汉。为北宋所灭。

河:1.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河。河流。内河。运河。护城河。一条河。2.指银河系:河外星系。3.(Hé)特指黄河:河西。河套。4.姓。

成语评论

嘿!大伙儿听说过“楚界汉河”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就是形容分界线清晰、互不侵犯的状态。比如公司里市场部和财务部各管一摊,谁也不越权插手对方工作,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楚界汉河”嘛!不过问题来了——为啥老祖宗要用楚汉之争来比喻界限呢?

哎呦您可问到点子上了!这成语其实脱胎于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当年刘邦项羽隔着鸿沟对峙,后来演变成形容泾渭分明的界线。比如隔壁老王家装修,专门在阳台和邻居家之间砌了道矮墙,这就叫"楚界汉河式相处",既能保持隐私又不伤和气。

不过依我看呐,现代社会更需要灵活的分界艺术。就拿我们小区广场舞队和夜跑族来说吧,刚开始为占地盘差点打起来,后来大伙儿约定:晚七点到八点归跳舞大妈,八点后给年轻人让道。这种动态调整的"楚界汉河",可比死守规矩高明多啦!

您再琢磨琢磨这个理儿。就像手机里的工作群和生活群,看似隔着楚界汉河,其实真要遇到急事,发个红包跨个界也没人计较。所以说啊,分界线的存在不是为了画地为牢,而是为了让不同事物各得其所。就像炒菜讲究火候分区,文火慢炖和猛火爆炒各司其职,最后才能端出一桌好菜不是?

说到底,楚界汉河的智慧在于把握分寸感。就像我那个开咖啡馆的朋友,既要在吧台区保持专业范儿,又要在阅读角营造轻松氛围。这种看似矛盾的界限管理,反而让小店既有格调又有人情味。您说这算不算现代版的楚界汉河

"楚界汉河"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