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uè jiǔ zhēng chá
成语解释: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征茶太纷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榷酒征茶
英文翻译:Discussion on wine and tea
榷:1.旧指某些商品的专营专卖:榷茶。榷税。2.商讨:商榷。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征:1.走远路(多指军队):征途。长征。2.征讨:出征。南征北战。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征兵。应征入伍。4.征收:征税。5.征用:征地。6.征求:征稿。征文。7.证明;证验:文献足征。信而有征。有实物可征。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茶:1.常绿木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花一般为白色,种子有硬壳。嫩叶加工后就是茶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2.用茶叶做成的饮料:喝茶。品茶。3.旧时指聘礼(古时聘礼多用茶):下茶(下聘礼)。4.茶色:茶镜。茶晶。5.某些饮料的名称:奶茶。果茶。6.指油茶树:茶油。7.指山茶:茶花。8.姓。
“榷酒征茶”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中国古代经济管理的大智慧。简单来说,“榷”是专卖的意思,“征”是征税,合起来就是国家垄断酒和茶的经营,或者对这些商品征收高额税费。比如:“为了充实国库,汉武帝时期推行榷酒政策,严禁民间私自酿酒。”这种制度在古代很常见,但放到今天会是什么样呢?
为什么要搞专卖和征税?古代交通不便,酒和茶这类高利润商品容易成为地方豪强的“摇钱树”。国家通过垄断或征税,既能防止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又能把钱花在修路、赈灾这些大事上。比如宋朝的“茶马互市”,就是用茶叶换战马,既赚了钱,又巩固了边防。
这种做法有什么副作用?就像现在的“一刀切”政策,容易催生地下黑市。明代小说《金瓶梅》里,西门庆偷偷卖私盐的情节,就是古代专卖制度下的真实写照。官府管得越严,走私反而越猖獗,这和现代打击盗版面临的困境异曲同工。
现代还有类似操作吗?看看烟草专卖局就明白了。国家通过控制烟草生产和销售,既能保障质量,又能把巨额税收用于公共卫生事业。这比古代高明之处在于:既保留了管控,又用税收反哺社会,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个人觉得,这种“抓大放小”的智慧至今仍值得借鉴。比如对待新兴产业,与其放任自流,不如通过合理监管和税收引导其健康发展。就像放风筝,既要让风筝飞得高,又要牢牢抓住手中的线。
下次看到超市里贴着“烟草专卖”的标签,不妨想想这个延续千年的管理智慧。从汉朝的酒缸到现代的烟盒,变的是商品种类,不变的是如何在自由市场和公共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古今对话,或许能给我们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带来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