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ū
  • yōng
  • cá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ū lì yōng cái

成语解释: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成语出处:唐 杨炯《显川县令李公墓志铭》:“炯樗栎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支,叨雅契于金环;俯逮婚姻,荷深知于玉润。”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无用之材

繁体字形:樗櫟庸材

英文翻译:a man of inferior and ordinary ability

樗栎庸材的意思

樗:樗树,即臭椿。

栎:[lì]栎树,乔木或灌木,叶子有锯齿或分裂,柔荑花序,果实为坚果。种类很多,如栓皮栎、麻栎等。通称橡树。[yuè]栎阳(Yuèyáng),地名,在陕西。

庸:1.平凡;平庸:庸言庸行(平平常常的言行)。2.不高明;没有作为:庸人。庸医。庸庸碌碌。3.姓。4.用(多用于否定式):无庸细述。毋庸讳言。5.表示反问;岂:庸有济乎?。庸可弃乎?

材:1.木料:木材。树木已经成材。2.原材料;资料:钢材。教材。3.人的资质能力:因材施教。4.从资质能力的高低来衡量的某种人:人材。蠢材。5.棺材:一口材。

成语评论

哎呦,说到“樗栎庸材”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这词儿啥意思啊?听着像骂人似的!”其实啊,它出自《庄子》,本来是指樗树和栎树这两种“不成材”的木头,后来比喻看似平庸的人或物。不过别急着下结论,咱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公司开会时,老张突然说:“我这人就是樗栎庸材,但项目能成全靠大伙儿帮忙!”这时候问题来了:老张真在贬低自己吗?非也!他其实是自谦,同时巧妙地把功劳让给团队。你看,成语用对了场合,既能调节气氛,又能体现格局,是不是挺有意思?

再举个历史故事。唐朝有个叫李泌的官员,年轻时被人嘲笑是“樗栎之材”,结果人家后来成了宰相。这故事就抛出一个问题:为啥当时的人会看走眼?说白了,樗栎树虽然不能做家具,但能遮阴乘凉啊!就像有些人看似平平无奇,关键时刻却能发挥独特作用。

说到这儿,我倒觉得现代社会特别需要重新理解“樗栎庸材”。现在不是流行斜杠青年嘛?就像我邻居小王,上班是普通文员,下班却是个非遗剪纸高手。你说他是庸材还是人才?关键看用啥标准衡量对吧?

最后提一嘴,用这个成语要注意语境。要是对刚入职的年轻人说“你就是樗栎庸材”,那可容易闹误会。但反过来,如果有人自嘲说“我就当个樗栎庸材也挺好”,说不定是在表达知足常乐的心态。语言这东西啊,真是活学活用才有味道!

"樗栎庸材"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