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ng cóng chuān guàn
成语解释:谓融会贯通。
成语出处:清·方苞《兄百川墓志铭》:“以经世之学,自负其议论,证曏经史,横从穿贯,闻者莫不屈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横従穿貫
英文翻译:Run through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从:[cóng]1.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2.采取,按照:从优。3.跟随:愿从其后。4.跟随的人:侍从。仆从。5.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6.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7.次要的:主从。从犯。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姓。[zòng]1.古同“纵”,竖,直。2.古同“纵”,放任。
穿:1.破;透:把纸穿了个洞。水滴石穿。2.用在某些动词后,表示破、透或彻底显露:射穿。磨穿。看穿了他的心思。戳穿阴谋诡计。3.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穿针。穿过森林。从这个胡同穿过去。4.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穿糖葫芦。用珠子穿成珠帘。5.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穿鞋。穿衣服。
贯:1.穿;贯通:如雷贯耳。学贯古今。2.连贯:鱼贯而入。累累如贯珠。3.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贯家私。4.世代居住的地方:籍贯。乡贯。5.事例;成例:一仍旧贯。6.姓。
“横从穿贯”这成语听着有点玄乎,到底啥意思?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张开早餐店,发现顾客既要赶时间又想吃健康,于是他设计出“边走边吃套餐”——纸杯装的杂粮粥配吸管,横向解决便捷需求,纵向满足营养追求,这不就把看似矛盾的需求给串起来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创新有啥区别?关键在于它不靠单点突破,而是像织毛衣一样把不同方向的线头勾连起来。比如短视频博主做科普,横向用段子吸引流量,纵向深挖专业知识,中间穿插生活场景,观众哈哈一笑的同时居然记住了量子力学。
职场里怎么用这招?市场部小王做年终汇报,横向对比竞品数据,纵向梳理三年趋势,再穿插用户访谈原声,硬是把枯燥的PPT讲成了悬疑剧。老板边听边拍大腿:“这就叫立体化思维!”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最缺的不是专才,而是能“穿糖葫芦”的人。就像玩俄罗斯方块,高手不纠结单个方块形状,总能找到合适的位置把七零八落的模块拼成完整线条。这种能力既需要知识储备,更需要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
试着用这个视角看生活难题:辅导孩子做作业,与其纠结“严厉还是温柔”,不如横向设定规矩框架,纵向培养学习兴趣,中间穿插游戏化互动。就像中医讲究的“君臣佐使”,不同方法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治标更治本。
下次遇到卡壳的事情,不妨画个十字坐标轴:横轴写现实条件,纵轴列理想目标,中间画几条曲线连接可行路径。这种可视化操作,说不定能让死结变活扣,这就是“横从穿贯”的现实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