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ng shuò fù shī
成语解释:槊:长矛;赋:吟。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成语出处:唐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哀悲离之作。”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繁体字形:横槊賦詩
英文翻译:to compose poems while holding the lance horizontally in the saddle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槊:古代兵器,杆儿比较长的矛。
赋:1.(上对下)交给:赋予。2.旧时指农业税:田赋。赋税。3.征收(赋税):赋以重税。4.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5.做(诗、词):赋诗一首。
诗:1.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2.(Shī)姓。
“横槊赋诗”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豪迈场景。比如,某位职场人在高强度会议后突然感叹:“现在让我横槊赋诗,怕是要当场断片!”这种幽默的自嘲既点出了成语原本的文武双全之意,又巧妙映射了现代人应对复杂任务时的真实状态。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它的核心其实是在描述“在行动中保持思考,在压力下创造价值”的能力。就像程序员通宵改代码时突然想到绝妙的优化方案,或者外卖小哥等红灯时哼出几句打油诗——这些现代生活中的“横槊赋诗”,本质上都是人在特定情境下迸发的创造力。
有人可能会问:当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文武双全”吗?观察近年流行的斜杠青年现象就能找到答案。一位白天在实验室做研究的工程师,晚上在直播间讲解科学知识;创业者边跑客户边写行业观察文章。这些跨界实践,正是“横槊赋诗”精神的现代化身,说明多维度能力在当今反而更具竞争力。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启示在于“动态平衡”的智慧。就像健身房里那些既能举铁又能聊哲学的大叔,或是既能带娃又能写公众号的宝妈,他们都在证明:刚柔并济不是古代英雄的专利,而是一种可以训练的生活态度。毕竟,谁规定拿槊的手就不能握笔呢?
当我们用手机备忘录记录灵感,用会议间隙构思方案,甚至边做饭边听有声书时,其实都在实践某种意义上的“横槊赋诗”。这种将行动与思考交织的能力,或许正是应对信息爆炸时代的生存策略——既不被事务淹没,也不让思考悬空。
下次看到同事边啃三明治边画思维导图,不妨笑着夸一句:“您这可真是当代横槊赋诗啊!”用古语解构现代忙碌,用幽默消解压力,或许正是传统文化给我们的意外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