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ng xíng zhí zǒu
成语解释:见“横行直撞”。
成语出处:清·陈天华《警世钟》:“当初金鞑子、元鞑子,在中国横行直走,没有一个敢挡住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肆意行动
繁体字形:横行直走
英文翻译:Go straight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直:1.成直线的(跟“曲”相对):笔直。马路又平又直。你把铁丝拉直。2.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直升机。把标杆立直。3.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相对):直行的文字。屋子很大,直里有两丈,横里有四丈。4.挺直;使笔直:直起腰来。5.公正的;正义的:正直。理直气壮。6.直爽;直截:直性子。心直口快。直呼其名。他嘴直,藏不住话。7.汉字的笔画,即“竖1”8.一直;径直;直接:直达。直到。直哭了一天。直朝村口走去。9.一个劲儿;不断地:他看着我直笑。我冷得直哆嗦。10.姓。
走: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不走了。2.跑:奔走。3.(车、船等)运行;移动;挪动:钟不走了。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你这步棋走坏了。4.趋向;呈现某种趋势:走红。走热。5.离开;去:车刚走。我明天要走了。请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辞):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7.(亲友之间)来往:走娘家。走亲戚。他们两家走得很近。8.通过: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气。走风。说走了嘴。10.姓。
提到“横行直走”,很多人会联想到螃蟹横着爬行的样子,但成语实际用来形容人行为莽撞、不顾后果。比如,有人不顾交通规则硬闯红灯,旁人可能会摇头叹气:“这人真是横行直走,迟早要吃亏。”这种场景化的表达,能让人瞬间理解成语背后的警示意义。
为什么说“横行直走”容易引发矛盾?试想一个职场案例:小王为了赶项目进度,跳过部门审批流程直接联系客户,结果导致合同条款出错。同事抱怨他“总爱横行直走”,实际上暴露了单打独斗的局限性。这种行为看似高效,实则破坏了团队协作的根基。
历史故事里也有典型例子。楚汉争霸时,项羽凭借武力横扫战场,却因刚愎自用失去谋士范增的支持。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这种“直走”式的强横最终让西楚霸王走向末路。成语背后藏着对策略与智慧的呼唤。
个人观点:莽撞与果敢的边界我曾在工作中见过两类人:一类是横冲直撞的“行动派”,另一类是谋定后动的“思考者”。前者容易陷入“做多错多”的怪圈,后者可能错失机遇。真正的智慧在于像老工匠雕玉——既要有挥锤的果断,又要懂收力的分寸。
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平衡。比如互联网公司推行“快速试错”文化时,聪明的团队会在敏捷迭代和风险评估间找到支点。就像冲浪者驾驭海浪,既要顺势而为,也要避开暗礁,这种动态调整的能力,或许比单纯的“横冲直撞”更有生命力。
下次见到有人风风火火闯红灯时,不妨多份理解:或许他正赶着去医院,或许他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己:人生道路的每个急转弯处,留出观察与调整的空间,往往比埋头狂奔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