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ng zhē shù dǎng
成语解释:见“横拦竖挡”。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第三:“守门的手足并用,横遮竖挡的不叫球攻入门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横遮竪擋
英文翻译:place obstruction at every possible points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遮:1.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显露:山高遮不住太阳。2.拦住:横遮竖拦。3.掩盖:遮丑。遮人耳目。遮不住内心的喜悦。
竖:1.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竖井。竖琴。2.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相对):画一条竖线。竖着再挖一道沟。3.使物体跟地面垂直:竖电线杆。把柱子竖起来。4.汉字的笔画,从上一直向下,形状是“。”。5.年轻的仆人:竖子。
挡:[dǎng]1.拦住;抵挡:拦挡。挡住去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件单衣可挡不了夜里的寒气。2.遮蔽:挡风。挡雨。山高挡不住太阳。3.(挡儿)挡子:火挡。炉挡儿。4.排挡的简称:二挡。空挡。挂挡。倒挡。5.某些仪器和测量装置用来表明光、电、热等量的等级。[dàng]见〖摒挡〗(bìngdàng)。
“横遮竖挡”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描绘了一个非常具体的画面——就像有人拿着盾牌左挡右防,试图阻挠事情的进展。举个例子:公司里有个新项目,小李明明知道方案有问题,却横遮竖挡地反对修改,结果导致团队错过了最佳启动时机。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横遮竖挡”而不是直接说“反对”?关键区别在于这个成语暗含了“无理的阻挠”。就像家长教育孩子时,如果总用“都是为了你好”横遮竖挡孩子的合理需求,这种沟通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
有趣的是,现实中的“横遮竖挡”往往披着正当理由的外衣。比如社区要建养老院,个别居民以“影响房价”为由横遮竖挡,表面看似维护权益,实则暴露了缺乏同理心的本质。这种矛盾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关键要看阻挠的动机是否站得住脚。
换个角度想,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可能是“横遮竖挡”的人。比如朋友想尝试新事物,我们下意识用“太冒险”横遮竖挡,这种保护欲反而可能成为他人成长的绊脚石。这让我想到,真正的关心应该是搭建脚手架,而不是砌围墙。
观察发现,越是快速变化的领域,“横遮竖挡”的现象越突出。就像直播行业刚兴起时,不少传统企业横遮竖挡地抵制,结果错失转型良机。但换个角度看,合理的质疑其实能帮助新事物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区分建设性质疑和顽固守旧。
有个现象特别值得玩味:当人们过度依赖某种既定模式时,就容易对变革横遮竖挡。比如现在很多家长还在用自己小时候的教育方式管教数字原住民一代,这种代际冲突本质上是对时代变化的适应不良。
其实生活中处处可见“横遮竖挡”的变体。智能手机普及初期,很多人以“伤眼睛”“影响学习”为由横遮竖挡,但后来移动支付、在线教育的发展证明,堵不如疏。这个演变过程恰好印证了:阻碍创新往往比创新本身更费力。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最近是否遇到过“横遮竖挡”的情况?不妨试着拆解对方阻挠的真实动机,或许能发现比表面理由更有趣的深层原因。毕竟,理解是化解对抗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