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áo cūn yú pǔ
成语解释:山村水乡。泛指乡村。
成语出处:金·完颜亮《昭君怨·雪》:“昨日樵村渔浦,今日琼川银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乡村
繁体字形:樵邨漁浦
英文翻译:Qiaocun Yupu
樵:1.柴:砍樵。2.打柴:樵夫。渔樵。3.姓。
村:1.村庄,农民聚居的地方。也泛指小的居住区:乡村。工人新村。2.具有特定功能的住宿、娱乐与活动处所:度假村。亚运村。3.粗俗:村野。
渔:1.捕鱼:渔捞。渔船。渔翁。渔业。竭泽而渔。渔人之利。2.谋取(不应得的东西):渔利。
浦:1.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乍~(在浙江)。~口(在江苏)。2.姓。
“樵村渔浦”这个词听起来挺有画面感,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例子:“周末去郊区玩,远处是樵村炊烟,近处有渔浦晚霞,整个人都放松了。” 这里既描绘了山水田园的景象,又传递出远离喧嚣的闲适感。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词是不是只能用在古诗里?”其实不然。比如在旅行攻略中写道:“沿着这条山路走下去,你会遇见真正的樵村渔浦——村民砍柴的咔咔声和渔船归港的汽笛声交织,像一首活着的民谣。” 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古意,又让现代读者有代入感。
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城市人开始向往这种生活。最近朋友装修新房,特意在客厅挂了幅《樵村渔浦图》,他说:“每天看着画里的木屋渔船,就像给眼睛做了次森林浴。” 这反映出当代人对自然生活的精神需求,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烈。
从个人经验看,这类成语的价值在于“时空折叠”。去年在浙江楠溪江,我亲眼见到现实版的樵村渔浦:戴斗笠的老汉扛着柴禾走过石桥,河湾里停着七八条刷了蓝漆的小渔船。 当时突然明白,成语不是故纸堆里的标本,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VR眼镜,戴上就能看见千年未变的生活本真。
如果真要给现代人建议,或许可以试试这个用法:“别总盯着手机屏幕,偶尔也该让眼睛尝尝樵村渔浦的味道。” 把抽象意境转化成具体的生活主张,传统词汇就能在新时代继续发光。下次写散文或发朋友圈时,不妨让这个成语成为你文字里的山水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