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ǔ gōng jí gē
成语解释:亦作“櫜弓戢矢”。《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谓收藏干戈弓矢。后因以“櫜弓戢戈”谓停息战事。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休战
繁体字形:櫜弓戢戈
英文翻译:The origin of the bow
櫜:1.收藏盔甲、弓箭的口袋。2.收藏。
弓:1.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弓箭。弹弓。左右开弓。一张弓。2.(弓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弓儿。3.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5尺。也叫步弓。4.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1弓等于5尺。5.使弯曲:弓背。弓着腰。弓着腿坐着。6.姓。
戢:1.收敛;收藏:戢翼。2.停止:戢怒。
戈:1.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2.姓。
哎,你听说过“櫜弓戢戈”这个成语吗?乍一听可能有点拗口,但说白了就是“把弓箭收进袋子里,把武器藏起来”,比喻停止战争、追求和平。比如咱们可以这么用:“两国经历了多年冲突,终于决定櫜弓戢戈,坐下来签了停战协议。”你看,这词儿是不是自带一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豁达感?
那问题来了——这成语到底想传递啥核心思想?嘿,这得拆开看!古人打仗用弓箭和戈,收起来不用的动作本身就有“主动选择和平”的意思。说白了,它强调的不是武力强弱,而是“主动退一步”的智慧。比如公司里同事吵架,老板一拍桌子:“都别争了,櫜弓戢戈!咱开个复盘会解决问题。”你品,这用得多鲜活!
说到实际应用,我发现现在人更爱用“化干戈为玉帛”这类说法。不过“櫜弓戢戈”有个特别之处——它藏着股“彻底结束”的狠劲儿。就像你家隔壁装修三个月终于停工了,你恨不得大喊:“可算櫜弓戢戈了!”这种痛快感,别的词还真替代不了。
个人觉得啊,这成语放在现代职场特合适。比如项目组天天内耗,领导要是能带头“櫜弓戢戈”,把精力从互相甩锅转到解决问题上,效率绝对翻倍。这道理放国际关系里也一样,你看某些地区冲突要是能真做到收弓藏戈,老百姓的日子早该红火起来了。
最后唠句实在的,和平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用“櫜弓戢戈”这词儿的时候,重点在“主动选择”四个字上。就像老话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能收得住脾气、压得住火气,那才是真本事。下次遇到剑拔弩张的场面,不妨试试这招,保准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