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 wǎng
  • r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 tiān wǎng rén

成语解释:骗天骗人。形容欺骗行为之大。

成语出处: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旬日之间,又有造为国是之说以应之者,其欺天罔人,包藏险慝,抑又甚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欺天罔人

英文翻译:deceive God and man

欺天罔人的意思

欺:1.欺骗:自欺欺人。童叟无欺。2.欺负:仗势欺人。欺人太甚。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罔:1.蒙蔽:欺罔。2.无;没有:置若罔闻。3.古同“网(網)”。4.古又同“”。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成语评论

欺天罔人”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欺天”是欺骗上天,“罔人”是蒙蔽世人,合起来就是既违背天道、又欺骗他人的恶劣行为。比如古代有些官员谎报灾情,一边虚报受灾人数骗取朝廷赈灾款,一边压榨百姓掩盖真相,这就是典型的“既欺天又罔人”。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总有人铤而走险,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其实核心在于“侥幸心理”。比如某公司为了上市,伪造财务报表夸大盈利,看似短期内股价飙升,但一旦被揭穿,投资者血本无归,企业也信誉扫地。这种行为背后,往往是当事人觉得“我能瞒得住”或者“查不到我头上”,却忘了谎言终有被戳破的一天。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职场上有人为了升职,把团队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甚至编造竞争对手的黑料。这看似能一时得势,但同事关系破裂、领导信任崩塌的后果,远比短期利益更沉重。这里的关键问题来了:欺天罔人的行为为什么总能找到生存空间? 答案或许藏在人性弱点里——人们总倾向于相信对自己有利的“真相”,而欺骗者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盲区。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反例。某社区志愿者长期冒用慈善名义敛财,直到受助家庭联名揭发才东窗事发。这件事让我想到:为什么蒙蔽他人的把戏越来越难长久? 因为信息透明度在提高,比如现在一条朋友圈就能让谎言瞬间传播,也能让真相更快浮出水面。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社会其实在倒逼人们更诚实。

个人认为,“欺天罔人”之所以被列为贬义词,不仅因为它违背道德,更因为它破坏了社会运行的根基——信任。就像网购时如果商品描述全是假话,谁还敢下单?反过来说,当一个人坚持“可以不说真话,但绝不说假话”的原则时,反而更容易赢得长期合作机会。这种生存智慧,或许比钻空子更值得琢磨。

最后想抛个问题:如果遇到身边人欺天罔人,我们该如何应对?我的建议是保持清醒但不激进——揭穿谎言需要证据,保护自己需要智慧,而阻止恶性循环则需要整个环境的共同努力。毕竟,阳光照到的地方,阴影才会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