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ē yǘ sī,kū yú sī

成语解释: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分句;指安居的家宅

繁体字形:謌于斯,哭于斯

英文翻译:Goyus, cry Yus

歌于斯,哭于斯的意思

歌: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歌。民歌。2.歌唱:载歌载舞。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斯:1.文言指示代词。这;这个;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连词。于是;就。3.上古汉语指劈、砍:斧以斯之。

哭: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哭诉。放声大哭。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斯:1.文言指示代词。这;这个;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连词。于是;就。3.上古汉语指劈、砍:斧以斯之。

成语评论

歌于斯,哭于斯”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在同一个地方经历人生百态”。比如老张开了家小面馆,年轻时和街坊邻居在这儿喝酒庆祝孩子出生,老了又在这儿送走一起打拼的老伙计。店面没变,但几十年里,笑声和眼泪都融进了这方寸之间。

为什么用“歌”和“哭”来对比?其实这是把人生的极端情绪浓缩了。就像我们刷朋友圈,有人晒结婚证,有人发医院诊断书,看似矛盾的状态,却可能发生在同一群人身上。成语里的“斯”字特别重要——它强调“就是这里,没换地方”,暗含着一种扎根的执着。

有个真实案例挺有意思:某中学班主任在教室办退休仪式,墙上贴着三十年来学生送的贺卡,窗台上还留着当年学生打架砸坏的痕迹。她指着讲台说:“当年我在这儿吼过不交作业的皮孩子,也在这儿偷偷抹过产后返岗的眼泪。”这种时空重叠的厚重感,正是成语的精髓。

现代人还适用这种观念吗?我倒觉得在跳槽频繁的今天,这个成语反而有了新解读。比如程序员小王在同一个工位上,既经历过项目上线时的欢呼,也熬过服务器崩溃的凌晨三点。虽然公司可能换了几家,但对着电脑解决问题的本质没变——只要心定下来了,哪里都可以成为“斯”。

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这个成语不是让人死守某个物理位置,而是强调情感积累的重要性。就像老家院子里的枣树,看着它开花结果二十载,自然比网红打卡点的百年古树更让人牵肠挂肚。重要的不是地方本身,而是你往里面注入了多少生命痕迹。

下次路过街角那家常去的咖啡馆,不妨多看一眼。说不定哪天你就会发现,那些加班改方案的焦灼、拿到offer的雀跃、甚至分手时的眼泪,早已让这个空间变成了专属你的“歌哭之地”。这种不知不觉的沉淀,或许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歌于斯,哭于斯"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