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ē tái wǔ xiè
成语解释: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成语出处: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歌台舞榭,月殿云堂。”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泛指歌舞场所
繁体字形:謌台舞榭
英文翻译:hall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songs and dances
歌: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歌。民歌。2.歌唱:载歌载舞。
台:[tái]1.平而高的建筑物,便于在上面远望:瞭望台。塔台。亭台楼阁。2.公共场所室内外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设备(用砖砌或用木料制成):讲台。舞台。主席台。3.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锅台。磨台。灯台。蜡台。4.(台儿)像台的东西:井台。窗台儿。5.桌子或类似桌子的器物:写字台。梳妆台。乒乓球台。6.a)用于整场演出的戏剧、歌舞等:一台戏。一台晚会。b)用于机器、仪器等:一台机床。三台天文望远镜。7.指台湾省:台胞。8.敬辞,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兄台。台鉴。9.姓。10.见〖台风〗1。[tāi]台州(Tāizhōu),地名;天台(Tiāntāi),山名,又地名,都在浙江。
舞: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2.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水榭。歌台舞榭。
“歌台舞榭”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离我们很近。比如某网红城市新开的商业综合体,每到周末就有乐队驻唱、舞蹈快闪,霓虹灯下年轻人举着奶茶拍照打卡——这不就是现代版的“歌台舞榭”吗?
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古代场景吗? 当然不是!我们刷短视频时,看到博主在精心布置的背景墙前跳女团舞,配上炫酷特效,这种“一人撑起歌舞大秀”的画面,用“歌台舞榭”来形容既贴切又有反差萌。
上周参加朋友公司的年会,舞台设计得像《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花萼楼,演员们穿着汉服表演敦煌舞。主持人开场就说:“感谢各位光临今晚的歌台舞榭。”现场观众瞬间露出会心一笑,原来传统文化和现代职场也能碰撞出火花。
成语背后的警示意义常被忽略。北宋汴京的勾栏瓦舍里,歌舞升平中藏着“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危机;现在的直播行业里,某些主播为博流量刻意制造低俗内容,何尝不是另一种需要警惕的“歌台舞榭”?
我个人特别喜欢用这个成语形容“转瞬即逝的美好”。就像去年在西湖边偶遇的露天音乐会,晚风带着荷香,吉他声混着蝉鸣,这种偶然搭建的“歌台舞榭”,比精心设计的舞台更让人难忘。生活中的小确幸,往往就藏在这些不期而遇的歌舞场景里。
下次写文章时,试试把商场促销活动的表演区称为“临时歌台舞榭”,或者用“手机屏幕里的微型歌台舞榭”形容直播界面。语言的生命力在于活用,千年成语照样能玩出新花样。毕竟从古至今,人们对音乐舞蹈的热爱从未改变,变的只是承载它们的舞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