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ǐ yú fēi mìng
成语解释: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成语出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指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繁体字形:死于非命
英文翻译:die an untimely on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命:1.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2.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xiàng)。命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3.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命。遵命。命令。使命。4.给予(名称等):命名。命题。命意。5.指派,使用:命官。
“死于非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其实描述的是“因意外或非自然原因死亡”的情况。比如有人问:“为什么这个成语总给人一种惋惜的感觉?”其实很好理解——生命本应自然流逝,突然中断自然会让人觉得遗憾。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新闻报道某位年轻运动员因车祸去世,评论区常会出现“天妒英才”“死于非命”的感慨。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人们更在意非正常死亡?我的理解是,这类事件打破了人们对“生老病死”的常规认知,冲击力更强,更容易引发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再看历史典故。《水浒传》中林冲的结局就被形容为“死于非命”,尽管小说里他其实是病逝。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成语使用有时会脱离字面意思,更多用来表达“未尽天年”的惋惜。比如现代人形容猝死的程序员、过劳死的上班族,用这个词反而比直接说“去世”更能引发共鸣。
我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关注安全隐患。去年邻居家因煤气泄漏引发爆炸,事后大家讨论时反复提到“差点死于非命”。这种案例让抽象的成语变成具体的生活警示——定期检查家电、遵守交通规则,本质上就是在降低“死于非命”的概率。
最后想探讨一个矛盾点:科技让人类寿命延长,但新型风险也在增加。比如无人机坠落伤人、自动驾驶事故,这些古人无法想象的“非命”形式,恰恰说明安全意识的更新需要与时俱进。下次看到这个词,不妨把它当作审视生活风险的契机,而不是单纯的悲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