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án guī duàn bì
成语解释:残缺不全的圭璧。指虽然残缺却是很珍贵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 楼钥《跋傅梦良所藏山谷书渔父诗》:“书既刊诸石,此虽仅得三分之一,残圭断璧要自可宝。”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残缺物品
繁体字形:殘珪斷璧
英文翻译:Incomplete guiduanbi
残:1.不完整:残本。2.快完的;剩下的:残冬。残羹剩饭。3.伤害;使不完整:摧残。4.凶恶:残暴。
圭:1.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2.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圭臬。3.古代量名。一圭容0.5毫升。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白璧无瑕。
什么是“残圭断璧”?这个成语字面上看像破损的玉器和断裂的玉璧,实际用来比喻残缺却仍有价值的珍贵事物。举个例子:考古队在沙漠中发现半块刻着古文字的陶片,专家们如获至宝,这真是残圭断璧犹可珍的典型场景。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残缺的东西反而更珍贵?去年我在博物馆看到只剩单耳的青铜鼎,解说员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时间造成的破损本身就在讲述历史。就像断臂维纳斯雕像,正是那份不完整让无数人想象它最初的模样。
生活中也有类似情形。朋友曾给我看祖父留下的日记本,虫蛀的纸页间记录着抗战时期的见闻。虽然字迹模糊难辨,但透过那些时光的裂痕,我们触摸到了祖辈鲜活的生命痕迹。这或许就是成语的现实意义——不完美往往承载着独特的故事性。
当代人总在追求完美无缺,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修补过的瓷器在古董市场反而价格更高,老房子的木梁裂纹被设计师特意保留。这些现象提醒我们:缺憾本身可能成为价值放大器。就像玉石雕刻师常说的,天然绺裂经过巧妙设计,反而成就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下次看到破损的老物件时,不妨多驻足片刻。那些斑驳的痕迹里,或许藏着比完整状态更动人的生命密码。毕竟在这个快速更新的时代,能穿越时间留存下来的事物,本身就值得被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