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án zhāng duàn jiǎn
成语解释: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
成语出处:宋 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繁体字形:殘章斷簡
英文翻译:fragments of ancient texts
残:1.不完整:残本。2.快完的;剩下的:残冬。残羹剩饭。3.伤害;使不完整:摧残。4.凶恶:残暴。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简:1.简单(跟“繁”相对):简便。简体。言简意赅。删繁就简。2.使简单;简化:精简。精兵简政。3.姓。4.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简札。简册。竹简。5.信件:书简。小简。6.选择(人才):简拔。简选。
哎,说到“残章断简”这个成语,大伙儿可能觉得有点文绉绉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形容那些残缺不全的文字或书籍。比如哈,你考古挖到一本战国时期的竹简,结果发现只剩十几片能看清字迹,这时候用“残章断简”来形容简直不要太贴切!
等等,那为啥人们要关注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呢?问得好!举个栗子,就像拼图缺了几块也能看出大概画面一样,残章断简虽然不完整,但往往藏着重要线索。比如敦煌莫高窟的经卷碎片,专家们硬是靠着这些“边角料”,还原了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史。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挺有意思?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咱们每天刷手机看到的碎片信息,不也像现代版的“残章断简”吗?短视频刷个十几秒就划走,文章看个标题就转发。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这些零碎信息有用吗?我的看法是,关键看你怎么用——就像古人整理残卷需要慧眼,咱们也得学会在海量信息里挑真货。
突然想到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年轻人喜欢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这操作跟古人修复残章断简是不是异曲同工?都是把零散的信息点串联成系统。只不过古人用的是毛笔和宣纸,咱们现在用电子设备和云端存储,工具变了,但追求知识完整性的心气儿没变啊!
说到底,面对残缺或不完整的信息,保持点好奇心和耐心总没错。就像我上次在旧书摊淘到本缺页的民国杂志,虽然故事没头没尾,但里面对老上海街景的描写,愣是让我脑补出整部年代剧的剧情。你看,有时候留点想象空间反而更妙不是?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学会从碎片中找重点,在残章里见真章,可比单纯追求完整更重要。毕竟,生活本来就不像教科书那样工工整整,咱们得学会在零散中拼出属于自己的完整图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