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ān zhì jié lì
成语解释:殚:竭尽。用尽智能和力量。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 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尽心尽力
繁体字形:殫智竭力
英文翻译:exhausted
殚:尽;竭尽:殚心。殚力。殚思极虑(用尽心思)。
智:1.有智慧;聪明:明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智慧;见识: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吃一堑,长一智。3.姓。
竭:1.尽:竭力。力竭声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干涸:枯竭。山崩川竭。3.姓。
力: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哎哟喂,说到“殚智竭力”这成语,咱先来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比如老张为了搞定公司的新项目,连续一个月天天加班到凌晨,连周末都泡在办公室里改方案——这可不就是“殚智竭力”嘛!说白了,这就是把脑细胞和体力都豁出去拼了的状态。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么拼真的有必要吗?”嘿,您还别说,这事儿得看情况。比如医生抢救危重病人时,那真是分秒必争,这时候殚智竭力就是责任;但要是为了追剧熬夜刷通宵,那可就是瞎折腾了。核心问题在于:值不值得豁出去?答案其实藏在目标的重要性里。
你瞅瞅历史上的那些发明家,哪个不是殚智竭力的主儿?爱迪生试灯丝试了上千次,王羲之练字把池塘都染黑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有些年轻人加班加到秃头,反倒不如古人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智慧。我个人觉得啊,拼命可以,但得用在刀刃上,像那种为了面子硬撑的“假努力”,还不如早点洗洗睡呢。
再举个现代的例子。小李备战考研那会儿,天天泡图书馆十四五个小时,连吃饭都在背单词。结果你猜怎么着?最后专业课反而考砸了。这时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殚智竭力等于高效吗?未必!方法不对路,再使劲也是白搭。就像挖井找错了位置,越挖越没水。
说到这儿,我倒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有些创业者动不动就把“All in”挂嘴边,听着挺热血,但实际上可能忽略风险把控。殚智竭力固然可贵,但咱老祖宗说的“留得青山在”也不是没道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有时候保留三分力气,反而能走得更长远。
最后提一嘴,这成语用在生活里其实挺灵活。比如宝妈为娃做辅食研究十几种食谱,程序员为debug查遍技术论坛,这些场景用“殚智竭力”形容都特别贴切。关键是要分清“值得拼”和“没必要扛”的界限,毕竟人不是永动机,该使劲时别含糊,该歇脚时也别硬撑——这才是现代人该有的生存智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