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ǐ bù wēi shēn
成语解释:见“毁不灭性”。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丧不虑居,毁不危身。”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服丧等场合
繁体字形:毁不危身
英文翻译:To destroy without danger
毁:1.破坏;糟蹋:毁灭。销毁。好好儿的一本书,让你给毁了。2.烧掉:烧毁。焚毁。3.说别人坏话;诽谤:毁誉。诋毁。4.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多指衣服):用一件大褂给孩子毁两条裤子。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危:1.危险;不安全(跟“安”相对):危急。危难。转危为安。居安思危。2.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危害。危及。3.指人快要死:临危。病危。4.高;高耸:危冠。危樯。危楼。5.端正;正直:正襟危坐。6.二十八宿之一。7.姓。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但有些困境看似严重,实际却不会真正伤害到我们的根本。比如同事在会议上批评了你的方案,听起来刺耳,但若你能冷静分析其中合理性,反而能提升工作质量——这就体现了"毁不危身"的智慧。
核心问题:什么情况下"毁不危身"最能发挥作用? 当面对来自外界的否定时,人的本能反应往往是防御。但就像台风过境时,柔韧的竹子弯而不折,我们在职场竞争中若能区分"建设性批评"与"人身攻击",就能将看似负面的评价转化为成长的养料。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小张的经历就是例证:用户论坛的差评最初让他备受打击,但仔细梳理后发现这些建议切实可行,最终推动产品迭代获得市场认可。
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延伸价值值得关注。笔者观察到,很多职场新人容易陷入"完美主义陷阱",把每个小失误都看作致命伤。实际上,就像运动员训练时的肌肉酸痛预示着力量增长,工作中适度的压力恰是能力突破的前奏。关键在于建立心理缓冲层,培养"就事论事"的思维方式。
如何判断危机是否真正"危身"? 不妨用三个维度衡量:影响范围是否可控、持续时间是否有限、是否存在转化契机。去年某地洪灾中,农户老王虽然损失了当季作物,但他利用政府补贴转向生态种植,第二年收入反增30%。这说明某些表面损失可能孕育着新的可能性,关键在保持解决问题的弹性。
当代人更需要这种东方智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的负面消息远超古人,但绝大多数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培养"毁不危身"的认知能力,就像为心灵安装过滤网,既能保持对外界的敏锐感知,又不至于被无关紧要的杂音消耗能量。这种生存智慧,或许正是快节奏生活中保持内心稳定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