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ǔ cí zǐ xiào
成语解释: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成语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家庭和睦
繁体字形:母慈子孝
英文翻译:loving mother and dutiful son
母:1.母亲:母女。老母。母校。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母。伯母。姑母。姨母。舅母。3.属性词。(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母鸡。母牛。这头驴是母的。4.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这套螺丝的母儿毛了。5.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母机。失败乃成功之母。6.姓。
慈:1.和善:慈母。心慈手软。2.(上对下)疼爱:敬老慈幼。3.指母亲:家慈。4.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孝:1.孝顺:孝子。尽孝。2.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孝。3.丧服:穿孝。戴孝。4.姓。
“母慈子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母亲慈爱、子女孝顺,用来形容家庭关系和谐。但问题来了:这种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举个例子——李阿姨每天早起给儿子准备早餐,儿子工作后每月固定陪她去医院体检。这种相互照顾的模式,既保持了母亲的关怀,也体现了子女的责任感,正是成语的鲜活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父母和孩子想法冲突怎么办?”比如王叔希望女儿考公务员,女儿却想创业。这时候,“母慈”可以表现为尊重孩子的选择,而“子孝”则体现在耐心沟通而非对抗。最终他们达成共识:女儿先尝试两年,父亲提供启动资金。这种弹性互动反而深化了亲情。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的“慈”与“孝”正在被重新定义。邻居张姐和读大学的儿子每周视频聊游戏攻略,母亲学习使用社交软件只为看懂孩子的朋友圈。当“慈爱”变成理解年轻人的兴趣,“孝顺”转化为教会长辈适应数字时代,传统的温情就在新时代延续。
特殊家庭结构中的母慈子孝同样动人。单亲妈妈陈老师兼职三份工供儿子读书,孩子考上大学后主动申请助学贷款减轻负担。这种逆境中的相互扶持,比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更能体现成语的精神内核——不在于形式完美,而在于真心为对方着想。
观察身边会发现,最稳固的亲情往往藏在细节里。就像住校生小周每次回家都给妈妈带学校食堂的包子,因为“妈妈爱吃”;而妈妈偷偷在他行李箱夹层塞感冒药,尽管儿子已经二十岁。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正是当代母慈子孝最朴实的表达方式。
或许我们不必纠结传统概念是否过时,真正重要的是:任何时代都需要家庭成员间的主动关怀。当年轻人开始理解母亲催婚背后的孤独感,当长辈学会用表情包和子女说晚安,这种双向的情感流动,才是“母慈子孝”最本质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