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ěi kuàng yù xià
成语解释:每:每一次;逐一;况:状况;愈:更加。比喻情况的发展越来越不好。
成语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非尽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杂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走下坡路
繁体字形:每況瘉下
英文翻译:go from bad to worse
每:1.指示代词。指全体中的任何一个或一组(偏重个体之间的共性):把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生产上。每两个星期开一次小组会。每人做自己能做的事。2.表示同一动作行为有规律地反复出现:这个月刊每逢十五日出版。最简单的秧歌舞是每跨三步退一步。3.每每:春秋佳日,每作郊游。4.姓。
况:1.情形:近况。战况。2.比方:以古况今。3.文言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相当于“况且”“何况”:江河尚能跨越,况此等沟洫乎?
愈:1.(病)好:痊愈。病愈。2.较好;胜过:彼愈于此。3.叠用,跟“越…越…”相同:山路愈走愈陡,而风景愈来愈奇。愈是情况紧急,愈是需要沉着冷静。4.姓。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生活中,"每况愈下"这个词组常常用来形容事情逐渐变糟的状态。比如老张最近总抱怨:"孩子的成绩像坐滑梯,月考排名一次比一次低,真叫人发愁。"这种具体场景的描述,能让听者立刻联想到持续下滑的趋势。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和'江河日下'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指向恶化过程,但使用场景不同。"每况愈下"更适合日常小事——就像小王负责的社区绿化项目,原本长势喜人的月季花,因为连月干旱又缺少养护,叶子日渐枯黄;而"江河日下"更多用于宏大叙事,比如讨论传统制造业转型困境时常用。
工作中也常见类似情况。市场部的小李最近发现,团队推出的策划案点击率连续三个月走低,客户反馈也从"有新意"变成了"缺乏亮点"。这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恰如温水煮青蛙——若不及时调整策略,等到业绩明显滑坡时往往为时已晚。
有趣的是,我在健身时也遇到过这种体验。刚开始每周三次训练效果显著,后来因为工作繁忙缩减到两次,肌肉线条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模糊。这让我明白:任何事物的衰退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由无数个微小的妥协累积而成。
面对"每况愈下"的处境,关键在于及时觉察转折点。就像老张后来请了家教专门辅导孩子薄弱科目,三个月后成绩曲线终于开始上扬。可见困境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在察觉到下坡趋势时,能像校正航向的舵手那样果断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