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ú shé měng shòu
成语解释: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成语出处: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坏人
繁体字形:毒虵猛獸
英文翻译:venomous serpents and wild beasts
毒:[dú]1.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毒气。毒性。毒饵。毒药。毒蛇。吸毒。贩毒。2.害,伤害:毒害。毒化。毒杀。莫予毒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3.凶狠,猛烈:毒辣。毒计。毒刑。狠毒。恶毒。4.恨,以为苦:令人愤毒。[dài]古同“玳”,玳瑁。
蛇:[shé]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yí]见“逶蛇”。
猛:1.猛烈:勇猛。突飞猛进。炮火很猛。2.忽然;突然:他听到枪声,猛地从屋里跳出来。3.把力气集中地使出来:猛着劲儿干。4.姓。
兽:1.指哺乳动物,通常指有四条腿、全身生毛的:野兽。禽兽。走兽。2.比喻野蛮;下流:兽心。兽行。
嘿,说到“毒蛇猛兽”这个成语,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那些危险凶猛的动物吧?不过你懂的,它其实更多是用来比喻那些心狠手辣或者危害极大的东西。比如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到底啥时候用啊?”哎对,这时候就能举个栗子——比如职场里遇到那种背后捅刀子的同事,完全可以吐槽一句:“这公司里某些人,简直就是毒蛇猛兽,防不胜防!”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假设你朋友创业遇到黑心竞争对手,这时候就能说:“别看他们表面笑嘻嘻,实际就是一群毒蛇猛兽,专挑新人下黑手。”不过话说回来,用这成语也得看场合,毕竟现在法治社会,真遇到事儿还是得走正规渠道解决,对吧?
可能有人要问了:“那这成语和普通说‘坏人’有啥区别?”哎你问到点上了!其实关键在于“毒”和“猛”这两个字——既强调危害性,又突出攻击性。就像前阵子新闻里那个诈骗团伙,骗老人棺材钱还不算,被抓时还暴力反抗,这种双重属性的恶势力,用“毒蛇猛兽”形容就特别带感。
不过个人觉得啊,现在用这类成语反而能激发大家的警惕心。比如看到网络诈骗广告,完全可以跟家里老人说:“这些链接就跟毒蛇猛兽似的,千万别乱点!”既形象又好记,比干巴巴讲道理管用多了。说到底,语言本来就是活的工具嘛,用得恰当就能四两拨千斤。
最后插句题外话,其实生活里遇到的“毒蛇猛兽”未必都是人。像拖延症、焦虑情绪这些隐形杀手,有时候比看得见的危险更可怕。所以下次觉得自己被负面情绪缠上时,不妨调侃一句:“今天这拖延症又化身毒蛇猛兽了,看我马上把它收拾了!”乐观面对总比唉声叹气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