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o
  • hu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áo rè huǒ là

成语解释:毛:粗率,急躁。形容十分焦急

成语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周大勇心里毛热火辣地发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心情

繁体字形:毛熱火辢

英文翻译:Hot hair

毛热火辣的意思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热:1.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量。物质燃烧都能产生热。2.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热水。趁热打铁。三伏天很热。3.使热;加热(多指食物):热一热饭。把菜汤热一下。4.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热。退热。5.情意深厚:亲热。热爱。热心肠儿。6.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热。热衷。7.受很多人欢迎的:热货。热门儿。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很热。8.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足球热。旅游热。自学热。9.放射性强:热原子。10.姓。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辣:1.像姜、蒜、辣椒等有刺激性的味道:酸甜苦辣。2.辣味刺激(口、鼻或眼):辣眼睛。他吃到一口芥末,辣得直缩脖子。3.狠毒:心狠手辣。

成语评论

毛热火辣”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儿陌生,但它其实能生动地描绘某些让人坐立难安的场景。比如你正排队买奶茶,头顶烈日晒得人发晕,队伍却半天不动——这时候后背的汗珠滚下来,心里像被猫爪子挠似的,这种既烦躁又无奈的状态,用“毛热火辣”形容再贴切不过。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火冒三丈’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强调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比如考试前夜突然发现重点没复习,手心冒冷汗,脑袋嗡嗡响,这时候不仅是生气,更有种被架在火上烤的焦灼感,这就是“毛热火辣”的独特之处。

生活中这样的时刻还真不少。记得去年帮朋友搬家,电梯突然故障,我们扛着冰箱爬了二十层楼。爬到第十层时,楼道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T恤湿得能拧出水,膝盖发软却不敢停——朋友喘着气说:“这感觉真是毛热火辣!”当时那个画面,比任何词典解释都鲜活。

有人担心用生僻成语会显得做作。我倒觉得语言就像调料,关键看火候。在描写人物内心戏时,与其用“焦虑”这类扁平化的词,不如说“老板催方案的消息叮咚作响,空调房里竟憋出满脑门汗,这种毛热火辣的状态持续了整个下午”,反而能让读者身临其境。

说到底,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场景的匹配度。就像吃重庆火锅时,滚烫的红油裹着毛肚在舌尖打转,那种刺激感让人又怕又爱——这种复杂体验,或许正是“毛热火辣”想要传递的微妙意境。下次遇到让你坐立难安的瞬间,不妨试试用这个词来定格当时的情绪温度。

"毛热火辣"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