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chuǎn xū xū
成语解释: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气不止。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觉得气喘吁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用于人
繁体字形:氣喘吁吁
英文翻译:pant for breath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喘:1.急促呼吸:喘口气。累得直喘。2.气喘:到了冬天,喘得更厉害了。
吁:[xū]1.叹气:长吁短叹。2.表示惊异:吁,是何言欤![yū]吆喝牲口的声音。[yù]为某种要求而呼喊:呼吁。吁请。吁求。
吁:[xū]1.叹气:长吁短叹。2.表示惊异:吁,是何言欤![yū]吆喝牲口的声音。[yù]为某种要求而呼喊:呼吁。吁请。吁求。
“气喘吁吁”这个成语,光看字面就能感受到画面感:一个人上气不接下气,胸口起伏,满脸通红的样子。但问题来了,这词儿到底怎么用才合适?比如有人说“他刚跑完马拉松,累得气喘吁吁”,这算不算正确用法?答案是肯定的——剧烈运动后的疲惫状态,用这个词就特别贴切。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假设你赶着上班,一路狂奔到地铁站,结果发现电梯坏了,只能硬着头皮爬八层楼。这时候同事问你:“怎么满头大汗的?”你完全可以回一句:“别提了,爬楼梯爬得气喘吁吁!”这里既描述了身体状态,又带点幽默的抱怨,是不是比单纯说“累死了”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除了体力活动,还能用在其他场景吗?比如考试结束后,能不能说“做题做得气喘吁吁”?这里有个小技巧——成语的使用要符合“动作引发呼吸急促”的逻辑。考试属于脑力活动,虽然也会让人紧张,但用“抓耳挠腮”或“绞尽脑汁”更准确。而搬着十几本书爬楼梯、追着公交车跑这类需要身体发力的场景,才是“气喘吁吁”的主场。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比如外卖小哥顶着烈日爬楼送餐,健身房新人咬牙完成体能训练,甚至是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场疯玩三小时……这些场景里,“气喘吁吁”就像个万能的表情包,瞬间让人联想到那种既狼狈又充满生命力的状态。
最后分享个小发现:很多描写“喘气”的成语其实各有侧重。“上气不接下气”强调呼吸不连贯,“汗流浃背”突出体力消耗,而“气喘吁吁”更偏向动作持续后的结果。下次写文章时,不妨根据想突出的细节灵活切换,这样表达会更精准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