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ǐ
  • ji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jiāng bù rù

成语解释:水浆:饮料。流汁也进不了口。形容病重或劳伤过度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水浆不入于口者,至自禹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水漿不入

英文翻译:Water slurry does not enter

水浆不入的意思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浆:[jiāng]1.较浓的液体:豆浆。泥浆。纸浆。粉浆。2.用粉浆或米汤浸纱、布或衣服使干后发硬发挺:浆洗。衬衫领子要浆一下。[jiàng]同“”(jiàng)。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成语评论

水浆不入”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老张家的屋顶年久失修,每逢下雨屋里就漏得厉害,但他说“修了也是白修”,愣是拖着不处理。邻居劝他:“你这房子现在水浆不入,再拖下去墙都要泡烂了!”这里的“水浆不入”既指屋顶挡不住雨水,又暗示主人固执不听劝。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物理空间吗?其实不然。比如社区里新开的咖啡馆,装修得特别精致,但定价太高又缺乏特色,开业三个月顾客寥寥。街坊们议论:“他家门槛倒是修得气派,可惜经营思路水浆不入。”这里就用来比喻商业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外部资源难以流入。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人际关系中也能活学活用。上周同学聚会,小李聊起自己相亲总失败,自嘲道:“我现在就像个密封罐子,别人给的建议水浆不入。”大家哄堂大笑的同时,也听出了他对自己固执性格的反思。这种自我调侃的用法,反而比直接说“听不进意见”更生动有趣。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警惕“水浆不入”的状态。就像手机系统要定期更新,人的思维如果长期封闭,容易陷入信息茧房。上周帮父母设置短视频软件,发现他们总刷同类内容,我开玩笑说:“您二老的推荐算法都快水浆不入了。”结果第二天就看到他们在尝试看科普视频——保持开放心态,才是对抗思维固化的良方。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反其道而行之。朋友家新装修特意做了隔音墙,却抱怨家里太安静像“真空罐头”。我打趣道:“你这叫反向水浆不入,连正常的生活声响都被过滤了。”可见任何事物走向极端都可能产生新问题,适度开放与封闭的平衡才是关键。

下次遇到类似情境,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不仅能让表达更生动,还能引发对方思考:我们是否在某个领域也陷入了“水浆不入”的状态?毕竟,流动的活水才能滋养生命,无论是屋顶、生意还是人际关系,都需要留出适当的“缝隙”让新鲜事物渗透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