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uǐ mǎn jīn shān
成语解释:见“水漫金山”。
成语出处: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水滿金山
英文翻译:water overflows golden hill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满:1.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会场里人都满了。装得太满了。2.使满:满上这一杯吧!3.达到一定期限:假期已满。不满一年。4.全;整个:满身油泥。满屋子的烟。5.完全:满不在乎。满有资格。6.满足:满意。心满意足。7.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8.姓。9.满族:满人。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说到“水满金山”,很多人会联想到《白蛇传》里白娘子为救许仙引水淹金山寺的故事。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事物积累到无法承受的程度,比如“他家里杂物堆得水满金山,连走路都困难”。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水满”会让人联想到危机?其实这和古人用水的特性有关——水既能滋养生命,泛滥时又会带来破坏,这种矛盾感让成语自带警示意味。
举个职场例子:公司同时启动五个新项目,但人力只够支撑两个,这时候可以说“任务量早就水满金山了,再不调整肯定会出问题”。这里既表达了超负荷的状态,也暗示需要及时止损。有趣的是,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特别常见,比如手机里同时开着十个APP却只用到三个,算不算另一种“数字版水满金山”呢?
有人可能会问:“水满金山和‘过犹不及’有什么区别?”前者更强调量变引发的质变临界点,后者侧重行为分寸的把握。比如暴雨导致水库决堤是水满金山,而为了减肥每天只吃一顿饭就是过犹不及。这种细微差别恰恰体现了汉语成语的精妙——每个成语都像把钥匙,能打开特定情境的理解之门。
我在生活中发现,很多人会把“水满金山”用在正面的储蓄场景,比如“账户余额水满金山”,这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正确用法应该带有危机预警的意味,如果要表达丰沛积蓄,用“盆满钵满”更合适。这种语言使用中的偏差,恰恰说明传统文化意象需要结合语境才能准确传达。
观察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时,工程师常说要避免“水满金山效应”——指排水能力与降雨量必须保持动态平衡。这给了我们生活启示:无论是时间管理还是资源分配,都需要在“容量红线”前设置缓冲带。就像往杯子里倒水,聪明人会在接近杯口时放慢速度,而不是等到溢出才手忙脚乱。
下次看到鱼缸换水不小心漫出来,或者快递柜被塞得关不上门,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就像个会讲故事的老者,用八百年前的传说提醒我们:凡事留有余地,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智慧之道。毕竟,真正的从容从来不是等到水漫过脚面才开始找船,而是在听见第一滴落水声时就备好了救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