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ú
  • qiān
  • wè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ú qiān wèn bǔ

成语解释:卜:占卜。祈求于神灵,求决于占卜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又常闻得官府要拿他家属,又不知生死存亡,求签问卜,越望越不回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迷信

繁体字形:裘簽問蔔

英文翻译:Ask for autograph

求签问卜的意思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签:1.为了表示负责而在文件、单据上亲自写上姓名或画上记号:签发。签押。请你签个字。2.用比较简单的文字提出要点或意见:签呈。领导在报告上签了意见。3.上面刻着文字符号用于占卜或赌博、比赛等的细长小竹片或小细棍:抽签儿。求签(迷信)。4.作为标志用的小条儿:标签儿。书签儿。在书套上贴一个浮签儿。5.竹子或木材削成的有尖儿的小细棍:牙签儿。6.粗粗地缝合:签上贴边。

问: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问事处。不懂就问。答非所问。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问候。3.审讯;追究:审问。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6.姓。

卜:[bǔ]1.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以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2.预料,估计,猜测:预卜。3.选择(处所):卜宅。卜邻。[bo]萝卜。[pú]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即濮。2.同“”。见“卜人”。

成语评论

提到“求签问卜”,很多人会联想到迷信,但成语中的智慧往往超乎想象。比如“未雨绸缪”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趁着没下雨先修好门窗”,实际用来比喻提前准备。举个例子:老张总在雨季前检查屋顶,邻居笑他太谨慎,结果暴雨来时只有他家没漏水——这不就是“未雨绸缪”的现实版吗?现代人做项目预案、买保险,本质上都是这种思维的延续。

有人可能会问:“过度准备会不会杞人忧天?”成语“卜昼卜夜”恰好给出警示。这个出自《左传》的成语,原指占卜昼夜不停,现形容人过度投入某件事。比如小王为筹备婚礼连续三周熬夜,最终累倒住院。古人用这个词提醒我们:准备虽好,但需量力而行,毕竟人生不是靠占卜就能算尽的方程式。

再看“求神问卜”本身,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遇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行为。比如小李每逢考试就去庙里烧香,却从不复习,结果次次挂科。但换个角度看,现代社会压力大时去寺庙静心,就像西方人去心理咨询,未尝不是种情绪调节。关键在于分清主次——把占卜当辅助工具而非决策依据,或许更能体现智慧。

还有个有趣的成语叫“听天由命”,表面看似消极,实则蕴含接纳的哲学。比如老陈面试后不再纠结结果,反而安心享受周末,这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反而比惶惶不安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当代年轻人常说的“佛系”,某种程度上与这个成语不谋而合,都是对不可控因素的坦然应对。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占卜仪式逐渐演变为文化符号,但成语中蕴含的思辨精神依然鲜活。个人认为,这些古老词汇就像时光胶囊,封存着先人对不确定性的思考方式。当我们用“未雨绸缪”做项目计划,用“乐天知命”调节心态时,实际上正在以现代方式传承着文明基因。毕竟,真正决定未来的不是签文,而是我们解读生活的智慧。

求签问卜的造句

  1. 造句 小公子此话差矣,求签问卜并不全是骗人的,易学八卦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2. 造句 相传玉帝的三女儿三圣母信在西岳庙内的雪映宫,百姓求签问卜,异常灵验,所以宫内一年四季香火甚隆。
  3. 造句 急得李守忠手忙脚乱,求签问卜,哪里放心得下。
  4. 造句 常常在家心焦,求签问卜,已将半年。
  5. 造句 求签问卜是不是迷信,香灰咒水治病是否有效?如果吃死了人,是不是佛教杀人?
  6. 造句 数月前县东邢底镇的老王头家丢了耕牛一口,来城隍庙求签问卜,得了指示,果然寻着了耕牛。
  7. 造句 张大哥,我曾听说新安城外有一座前缘寺,香火鼎盛,并且求签问卜极为灵验。
  8. 造句 无量天尊,三位施主,现在来我城隍庙,不知是进香许愿啊?还是求签问卜哇?
  9. 造句 可见一些封建思想还深深的扎根于人民心中,就是一些干部也在求签问卜来预测自己的升降。

"求签问卜"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