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ú
  • t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ú mǎ yú táng sì

成语解释: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形容白费功夫

繁体字形:裘馬于唐肆

英文翻译:Seeking horses in the Tang Dynasty

求马于唐肆的意思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唐:1.(言谈)虚夸:唐大无验。2.空;徒然:功不唐捐(工夫不白费)。3.传说中的朝代名,尧所建。4.朝代。a)公元618—907,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所建,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b)后唐。5.姓。

肆:1.任意而行,不顾一切:肆无忌惮。肆行无忌。2.铺子;商店:市肆。酒肆。3.数目“四”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

成语评论

求马于唐肆”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绕口,但它背后的道理其实特别生活化。咱们先做个场景联想:假设你站在一家奶茶店门口,却非要跟店员买汽车轮胎,这时候店员大概率会满脸问号——这就是“求马于唐肆”的现代版演绎。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庄子》,形容在不合适的地方追求目标,就像在卖布的商铺找骏马,注定白费力气。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缘木求鱼”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强调方法错误,但“缘木求鱼”更侧重行动本身的荒谬性(比如爬树抓鱼),而“求马于唐肆”更突出场所与目标的不匹配。举个工作中的例子:公司需要招聘程序员,HR却跑到菜市场发招聘传单,这就是典型的“求马于唐肆”——不是菜市场没人,而是目标群体根本不在这里。

上周我在社区看到个真实案例:物业在垃圾分类宣传栏贴满英语培训广告。虽然住户都需要处理垃圾,但在这个场景下关注广告的人,和在教育平台主动搜索课程的人,心理状态完全不同。这种投放策略的转化率,可能还不如在家长群里发条消息来得有效。

那怎么避免成为“唐肆找马”的人呢?首先要建立场所与目标的关联性思维。就像追星族知道要去演唱会蹲点,游戏玩家明白该逛数码商城。最近帮朋友策划求婚,我们特意选择在他们初次约会的咖啡馆布置,结果事半功倍——这就是场所与事件完美匹配带来的魔力。

不过有时候,场所的错位也能产生意外惊喜。去年有家书店开始卖手工咖啡,起初被人说“不务正业”,结果反而带动了图书销量。这种看似“不匹配”的组合,其实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场景融合。可见关键不在于场所本身,而在于能否创造有效的连接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求马于唐肆”的现象反而更值得警惕。比如在短视频平台看深度学术报告,或者在专业论坛找娱乐八卦,本质上都是注意力的错配。有个有趣发现:那些总说“刷手机学不到东西”的人,往往是在搞笑视频和知识类内容间反复横跳。

最后分享个观察:地铁站里的钢琴装置。原本行色匆匆的通勤场所,因为几台钢琴变成临时音乐角,等车的人随手弹奏的画面常能收获点赞。这种场所功能的创造性延伸,或许能给“唐肆找马”的困境提供新解法——有时候不是场所不对,而是我们还没找到打开它的正确方式。

"求马于唐肆"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