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án
  • yuè
  • d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ǔ nán yuè dàn

成语解释:汝南:汉代郡名;月旦:月朔,每月初一。指品评人物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评论

繁体字形:汝南月旦

英文翻译:Lunan moon

汝南月旦的意思

汝:1.人称代词。你:汝曹。汝辈。汝亦知射乎?2.姓。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旦:1.天亮的时候;早晨:旦暮。旦夕。通宵达旦。枕戈待旦。2.(某一)天:一旦。元旦。3.姓。4.戏曲角色,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5.旦尼尔的简称。旧时的纤度单位,9000米长的天然丝或化学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1旦=1/9特。旧称(dài)。

成语评论

汝南月旦”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汝南是古代地名,月旦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这词儿背后藏着个东汉时期的故事:汝南名士许劭、许靖兄弟每月初一公开点评人物,后来演变成“专业点评”的代名词。现在用它形容什么场景最贴切呢?

比如某互联网公司季度考核,部门经理拿着员工数据说:“咱们这次晋升评审得像汝南月旦,既看代码质量,也要评估协作能力。”这里既保留了“定期评价”的本意,又融入了现代职场要素。你看,古人搞人才测评,咱们现在搞KPI考核,是不是异曲同工?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网络时代谁还讲究这种正式评价?”问得好!其实当代自媒体大V的每月好物推荐,本质上就是商业版的“汝南月旦”。就像某美妆博主固定每月1号发布产品测评,粉丝们早养成蹲守习惯——这种定期+专业的模式,恰恰暗合了成语的精髓。

值得思考的是,这个成语为何能流传千年?关键在于它抓住了“权威评价”这个刚需。就像咱们现在信赖的米其林指南、专业影评人榜单,古人同样需要可信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不过我觉得,相比古代的精英式点评,现代社会的评价维度更丰富——除了专家意见,还有用户评分、算法推荐等多种声音在博弈。

再看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业委会换届时,楼长提议“咱们搞个汝南月旦式的候选人见面会,每月初公示工作进展”。这时候成语就变成了民主监督的象征,既传承了定期公开的文化基因,又赋予基层治理新的时代内涵。你看,老词新用能产生多奇妙的化学反应?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越来越精准,我们还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汝南月旦”吗?或许答案就藏在成语本身的智慧里——专业判断与大众声音,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汝南月旦"的相关成语